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0808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白杨礼赞》课件 北京课改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 杨 礼 赞,茅 盾,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17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点: 1, 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 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象征的艺术手法。,18961981,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

2、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读准下列词语,并说出划线词语的含义。 大毡子 外壳 锤炼 主宰 倦怠 虬枝 婆娑 楠木 秀颀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3、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2、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yn,q,su,k,qi,d,di,zi,zhn,yn,“礼赞”是崇敬和赞美的意思。,预习检测,听课文的朗读录音,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同时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初读感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

4、索。,首尾照应,理清层次,围绕着对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这些图画分别从什么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1、教师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

5、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下堂课再研究。,2、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

6、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3、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段(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

7、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

8、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4、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为了帮助学生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

9、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要求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5.学生朗读第二段(第24自然段)和第五段(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段,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段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第二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

10、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力争上游,笔直,绝无旁枝,笔直,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淡青色,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农民,哨兵,精神,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本文在写作结构上,从,有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形容。,散文的写作特点,形散神不散,思考下

11、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梅花,蜡烛,太阳,翠竹,鹰,荷花,孔雀,热水瓶,楠木,落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感悟形象美,白杨树,皮光滑 叶向上 枝靠拢 干笔直,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外在形象美,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欣赏风景美,生长环境美,在语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由树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展开的?,体会内在美,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层,层,深,入,树 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

12、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北方的农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对比现中心,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欣赏歌曲小白杨,进一步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用象征手法,按照下列格式说一句话。 我由 想到了 ,它象征了 。,拓展延伸,品味语言,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的使用也是非常准确、富有感情的。试品析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13、,1、抓住特点是用恰当的词语来描写;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3、语言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写作特点,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

14、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学习迁移,阅读袁鹰的散文白杨,将之与课文比较,回答文后问题。,北方的天很蓝,每当秋天来临,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秋高气爽”。在基础实验楼前,曾经有参天的白杨。 秋天里,白杨的叶子黄得金灿灿的,背景是瓦蓝瓦蓝的天空,别提多美了! 闲暇时,常沿着那条美丽的路散步,这就是我的大学, 一个让我成熟起来的地方,一个让我一辈子怀念的地方,虽然我曾匆忙的离开了它,但它永远在我的心中,就像那美丽的白杨一样,在我的心中光亮如鲜!,白杨,比较阅读,1油画,色彩浓重;水墨画,色彩淡浅。如果以油画、水墨画来比拟白杨和白杨礼赞,你认为白杨是 画,白杨礼赞是 画。 2白杨和白杨礼赞一样

15、,也有象征意义,它象征 。两篇文章同是以白杨为题,但所象征的各不相同,对这点,你怎么认识? 3白杨礼赞和白杨,风格不同,意境不同,可见一题可以多做。请你也试着以某一种树木为题,写写你的感受。,日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 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 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 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练习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 2、仿照课文,以及课后练习六,写一篇先记叙后抒情的散文。要求运用到托物言志的手法。 3、思考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教后反思,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