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06077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的论文【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诊治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28-66岁,平均42岁。尿频、尿急、尿痛16例,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者9例,伴前列腺增生症6例,女性膀胱颈抬高2例,并发膀胱结石3例。膀胱镜检查位于三角区25例,三角区及颈部5例,颈口部4例,散在2例。病理报告:囊性改变16例,泡状水肿10例,绒毛样增生6例,白斑4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方法 本组36例患者均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汽化电切。术中用汽化电切袢切除所有病变黏膜及相邻之正常膀胱黏膜,深度达浅肌层,合并有膀胱颈梗阻者行前列腺汽化(tuv

2、p)术或膀胱颈电切术解除梗阻。术后留置导尿管4-5d,1周后开始用化疗药(丝裂霉素,吡柔比星)作膀胱灌注,其中23例用丝裂霉素40mg+蒸馏水40ml,13例用吡柔比星3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药液保留不少于60min,每周1次共8次,此后每月1次共10次。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2年。2 结 果本组病变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经尿道膀胱汽化电切+膀胱灌注化疗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36例随访6-78个月,平均50个月。例尿症状消失,无复发。6例于6-18个月复发,其中灌注丝裂霉素者4例(4/23),吡柔比星2例(2/13),二者无明显差异

3、。4例再次治疗后无复发,1例拒绝再次治疗,1例因反复复发活检证实恶变为腺癌行全膀胱切除,1例术后2年死于脑出血,其余均健在。3 讨 论腺性膀胱炎是由vonlimberk(1887年)首先报告。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外翻等原发病有关,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lancelin等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需积极处理。它是一种慢性疾患,在某一个时期可能是静止的,但有恶变的趋势。当腺性膀胱炎出现腺瘤样增生时,应高度怀疑恶变。所以笔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广泛弥散的细胞巢和囊肿是癌前病变的先兆,应积极治疗和严密随访。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

4、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膀胱镜检有以下特点: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病变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水肿结构、实性绒毛样增生、滤泡样水肿型等,顶端呈透明状,其上无血管长入;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不适及血尿。临床表现和超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必须依靠膀胱镜和病理活检。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经尿道电灼术或激光治疗是主要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总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消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其次处理膀胱内局部病变。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在消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

5、因素的基础上,使用经尿道膀胱电切+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用丝裂霉素等定期膀胱灌注,既可清除残存病灶,又可预防复发及恶变。本组36例均采用电切汽化加膀胱灌注治疗,其中29例无复发,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应按膀胱肿瘤电切原则进行电切,必须切除所有病变黏膜及相邻之正常膀胱黏膜,深度达浅肌层或深肌层。这样才能使复发率减少,治愈率提高。术后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其中丝裂霉素(mmc)及吡柔比星(thp)对病变细胞敏感性高,能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且该类药物的分子大,使药物全身吸收量少,毒副作用低。掌握好药物浓度及保留时间、疗程,全身和局部副作用的发生率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对本组3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我们认为该方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