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0602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地理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上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复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考点一 世界的人口 考点二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考点三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考点全梳理,考点全梳理,考点一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增长 1. 人口总数:2011年10月31日已达_亿。 2. 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自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每年平均增加约8 000万人。,70,3. 人口自然增长率 (1)定义: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_,通常用_表示。 (2)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_-人口 _。,快慢,人

2、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增长的特点: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_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高。从全球范围看,_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高,欧,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图,1. 人口密度: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_。 2.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原因,人口数量,东部、 南部,北美洲,湿热,寒冷,3.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1)从纬度看:主要集中于中低纬度。 (2)从海陆看:主要集中于近海。 (3)从地形看:主要集中于平原。,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居住,

3、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 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湿润温暖。 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三、人口问题,劳动力,计划生育,1.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地区,人口密度越大。()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密度是衡量某地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2.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但是人的观念同样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 ) 【解析】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抵御死亡的能力,同时出生率、婴儿成活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压力增大,生育观念改变,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考点二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4、 一、三大人种 1. 人种 (1)定义:又称_,是指在生理和体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特征的人的群体。 (2)三大人种划分:根据_方面的差异划分为三大人种:_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种族,体质,黄色,2. 三大人种存在特征及分布,黝黑,黑且直,南美洲,西部,西北部,较多,二、多样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英语,三、三大宗教,阿拉伯半岛,白墙圆顶尖塔,圣诞节,考点三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一、乡村与城市 1. 定义:把人类_的场所称为聚落。基本类有:_两种。,聚居,乡村和城市,2.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矮,稠密,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

5、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聚落,尤其是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那些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1)聚落形态、分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较大,山谷地带,河流两岸,绿洲,(2)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寒冷,炎热干燥,墙厚窗小,竹楼,2.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绿树掩映的乡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景色迷人的田园被沥青、水泥所覆盖。,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 原因:世界各地的聚落既有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痕迹,也记录并传递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2. 措施: _,禁止在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

6、的破坏等。,控制工业污染,3. 意义: (1)不但有科学研究价值,也有文化审美的价值。 (2)体现了 _的关系,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资源。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聚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人地和谐,1.世界人种分布不均,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 【解析】世界人种分布不均,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合区,现在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2.黑色人种皮肤黝黑,因此印度大部分人也属于黑色人种。() 【解析】黑色人种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但是印度人属于

7、白种人。,重难点突破,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计算(重点) 1.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的计算(重点) (1)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2)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3)单位:人/平方千米。,典例1(14 益阳)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 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人数15人,那么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2.8 B. 1.5 C. 1.3 D. 4.3,C,【考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解题思路】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据题意可知,该地区的出生率为2.8%,死亡率为1.5%,故人口

8、自然增长率=2.8%-1.5%=1.3%。,变式1(14 泰安)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 ) A. 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 B. 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 C. 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 D. 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D,【解析】本题考查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则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结合选项,故选D。,二、聚落分布稠密或稀少的原因及聚落建筑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 1.聚落分布稠密或稀少的原因 (1)地形方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人

9、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终年被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 (2)气候方面: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3)资源方面: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农业,人口较多,聚落多;反之,资源贫乏的地区,聚落少。,2.聚落建筑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1)气候: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建筑风格不同。如:我国云南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搭建双层木楼或竹楼,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上层通风凉爽;西亚的热带沙漠地区,因天气温度非常高,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小窗的特点。,(2)资源:当地资源直接影响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

10、冬暖夏凉,干湿宜人;北极圈附近生活着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建造的冰房子,房外冰天雪地,房内却很温暖。,典例2(15昆明)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 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D,【考查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寒冷地区,为了御寒,一般墙体较厚;在河流的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便于商品的集散,容易形成聚落;传统聚落,如冰屋、窑洞、竹楼、高脚屋等等,大多就地取材;聚落一般分布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山区人口少,因此

11、数量较少。故选D。,变式2(15云南)下列民居中,适应全年炎热多雨气候的是( ) A. 竹楼 B. 冰屋 C. 四合院 D. 窑洞,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世界的聚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因环境而异:高架屋、竹楼等,墙体单薄,门窗大,尖顶,适应炎热多雨的自然环境;冰屋多由冰层、冰块构筑,墙体厚,适应北极严寒的环境;,四合院多利用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夏天可以有效地遮荫纳凉,冬天可以很好地采光,保暖,抵御风沙,适应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自然环境;窑洞冬暖夏凉,适应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自然环境。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