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0599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1例报告的论文【关键词】 腮腺1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农民,因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块,于20XX年10月入院。1年前发现左侧腮腺区有一肿物,无痛,缓慢生长,一直未作特殊处理。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重要脏器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侧腮腺区隆起,可触及一3cm2cm2cm大小肿块,边界不清质中滑动无触痛,无周围性面瘫征,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左侧腮腺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瘤样腺上皮细胞及泡沫细胞。入院诊断:左侧腮腺混合瘤。入院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左腮腺浅叶及混合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3cm2cm1cm大小,呈结节状,位于浅叶与深叶之间,包膜完整,质中,面神经分

2、支均从包块表面穿过,尚无明显粘连,手术顺利。病理学检查:灰红色不规则组织3cm2cm1cm大小的肿物一个,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灰褐色,质中。镜下检查: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两种细胞构成典型双套管状结构,管腔内层为立方细胞,管腔外层为透明细胞,瘤细胞轻度异型。免疫组织化学:ck、ema内层腺上皮呈阳性反应;s100、sma外层肌上皮呈阳性反应。病理诊断:左侧腮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癌,见图13。2 讨论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dial carcinoma,emc),又称闰管癌,是一种极少见的双细胞型、低度恶性涎腺肿瘤,患病率仅占涎腺肿瘤的1。临床上较少见。emc好发于老年人,女

3、性稍多见,腮腺为最常见部位2。其组织病理学上可见肿瘤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透明肌上皮细胞构成。腺上皮细胞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浆嗜酸性红染,核圆形位于中央,此细胞形成腺管,其外层为透明的肌上皮细胞围绕,胞浆透明,瘤细胞核均有一定异型性,核分裂罕见。上述两种细胞构成典型的同心圆或双管样结构,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包膜侵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及肌动蛋白反应阳性,表明上皮肌上皮癌与正常组织的肌上皮细胞和涎腺肌上皮瘤具有相同的免疫特性,含有相同的抗原成分3,可作为与其他涎腺肿瘤鉴别的标志物。此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往大部分文献均将其列为低度恶性肿瘤之一,但李浩等4认为涎腺上皮肌上皮癌属中高度恶性肿瘤,因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局部复发率高,血行转移率高,预后较差。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首次手术非常关键,应有足够的边界;如果腮腺肿瘤范围大,紧贴面神经或复发性肿瘤者,常需牺牲面神经。本例因为腮腺肿瘤位于浅叶与深叶之间,边界清楚,面神经分支均从包块表面穿过,尚无明显粘连,而行保留面神经的腺体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并给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以达到临床治愈,本例目前尚在随访中。如何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对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研究的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