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620418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穴刺法 多针刺法 深浅刺法 运动针刺法,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一针透两穴或一针透多穴治疗疾病的刺法。,1直透法 操作:直刺进针,由甲穴向其对应的乙穴透刺,刺入甲穴得气后,继续刺入乙穴,得气后实施相应手法。 应用:表里两经直透:治疗表里两经病症。 邻近经脉直透:治疗邻近经脉病症。,2斜透法 操作:斜刺进针,从甲穴透至本经或相关经的乙穴,得气后施行相应手法。 应用:本经斜透法:治疗本经病变。 异经斜透法:治疗相关经脉病症。,一透穴刺法,3横透法 操作:横刺进针,从甲穴透向本经或相关经的乙穴,得气后施相应手法。 应用:本经横透法:治疗本经病变。 异经横透法:治疗相关经脉

2、病症。 横透法多用于皮肉浅薄处(头面、胸背);以及邻近有血管,深层有重要脏器的部位;或用于病邪在浅表的疾病,(一)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1精简用穴 2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 3促进经气传导,一透穴刺法,(二)临床特点,1透穴深度以相关穴位得气为度,不必刺穿乙穴皮肤,也不一定要透达乙穴的表皮下。 2透穴进针时要避开血管、骨骼、肌腱、内脏,进针缓慢,注意方向和深度,防止针刺损伤组织器官。 3透穴刺法手法要轻柔缓慢,透皮后缓慢进针,捻转角度与力度宜小,透刺穴位得气后,用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 4因人施术。年轻体壮、针刺耐受性强、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年老体弱、针刺敏感者慎用本法;孕妇、婴幼儿忌用本法。,一透穴

3、刺法,(三)注意事项,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用多支毫针刺入施术的方法。,1原文:灵枢官针篇: “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2操作方法 先在患部痛点正中(或反应点,或某一腧穴)直刺一针(主针),再在该针旁边0.51寸处向痛点正中斜刺一针(辅针),针尖朝向并靠近主针,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促使针感向四周扩散。 3临床应用 本法治疗“留痹久居”,即病位固定不移,病灶较小,缠绵难愈的痹痛。,(一)傍针刺,二局部多针刺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两侧各斜刺一针的刺法。 1原文:灵枢官针篇“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 2操作方法 用3支

4、等长毫针,先在痛点中心直刺一针(主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再用2支毫针在其两侧(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向痛点中心斜刺(辅针),得气后行针1分钟。促使针感向深层或四周扩散。 3临床应用 病位较深的寒湿痹证与疼痛。如梨状肌损伤以环跳穴为主针齐刺;腰痛取腰阳关、大肠俞三针齐刺。,(二)齐刺,二局部多针刺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刺法。 1原文:灵枢官针篇“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2操作方法 先用1.5寸毫针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主针),得气后捻转行针1分钟;再用4支毫针(1.53寸)在其上下左右各12.5寸处朝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辅针),得气后行针1

5、分钟,使针感向四周扩散。 3临床应用 本法治“寒气之博大者”,即病位较浅,病灶较大的疾病。,(三)扬刺,二局部多针刺法,在扬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的刺法。 1操作方法 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在其四周边缘处向中心斜刺或平刺48针(根据病灶面积确定针数,多采用长针)。得气后捻转行针,留针2030分钟,隔510分钟捻针1次,促进针感向四周扩散。 2临床应用 范围较大的肿块、疼痛、麻木、皮肤病。,(四)围刺,二局部多针刺法,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病位有皮、脉、肉、筋、骨之分,在刺法上也有相应的区别。,原文: 灵枢官针篇:“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素问刺要论:“刺毫毛腠

6、理无伤皮。” 操作:用短毫针轻浅点刺皮毛,不透皮,勿出血。 应用:浅表疾病、小儿疾患。如小儿腹泄,可轻浅点刺水分、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穴。,(一)毛刺、直针刺、半刺,三病位深浅刺法,1.毛刺,原文: 灵枢官针篇:“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毛,此肺之应也。” 半与全相对,半刺指进针半途而止,不深入,浅刺针,快出针,不伤肌肉,定位于皮毛,如同拔出毫毛一样。 应用:浅表疾病、小儿疾患。 目前的梅花针法为毛刺,半刺法发展而来,2.直针刺 原文: 灵枢官针篇:“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直并不是指进针90的直刺,而是针尖直对病所。 操作:押手

7、捏起穴位两旁皮肤,刺手针尖朝病所沿皮刺入 应用:浅表病症。(“寒气之浅”),三病位深浅刺法,(一)毛刺、直针刺、半刺,3.半刺,4.注意事项 (1)毛刺与半刺均为浅刺疾出,但毛刺较浅,浅刺勿透皮,不出血;半刺较深,浅刺透皮后快速出针。 (2)毛刺与半刺均治疗浅表疾病、小儿疾患,激量较小不留针,要求取穴较多,一般可取515个穴位,不然难以构成有效刺激量。 (3)直针刺法发展为现代的沿皮横透法,可酌情留针。,(一)毛刺、直针刺、半刺,三病位深浅刺法,1.浮刺 原文:灵枢官针篇:“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操作:斜刺进针至肌肉浅层施术。 应用:风寒束表引起的肌肉拘急疼痛、全身酸困不适

8、、肌肤麻木不仁等;或扭伤导致肌肉浅层的疼痛、麻木不适。,浮刺与毛刺、半刺均为浅刺法,但毛刺浅刺皮毛而不透皮,半刺浅刺疾出而透皮,毛刺与半刺均定位于皮肤;浮刺则是斜针浅刺至肌肉浅层施术,定位于肌肉浅层。,(二)分刺、合谷刺、浮刺,三病位深浅刺法,2.分刺 原文: 灵枢官针篇:“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 素问调经论:“病在肉,调之分肉。” 操作:刺入肌肉间隙捻转提插行针施术。 应用:治疗各种肌肉病变。,3.合谷刺 原文:灵枢官针篇:“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曰谷。” 操作:在肌肉丰厚处先直刺至深层,退至浅层后分 别向左、右斜刺,使针刺痕迹形

9、如鸡足。 应用:治疗各种肌肉病变。(同分刺法),(二)分刺、合谷刺、浮刺,三病位深浅刺法,4.注意事项 (1)浮刺与分刺、合谷刺均为刺肌肉之法,但浮刺刺入肌肉浅层,而分刺与合谷刺刺入肌肉深层。 (2)分刺与合谷刺均刺“分肉之间”,即均在肌肉丰厚部位施术,分刺只在肌肉丰厚处作捻转插行针,而合谷刺要求一针多向刺,形如鸡足。,(二)分刺、合谷刺、浮刺,三病位深浅刺法,1.关刺 原文:“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操作: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针刺,可作小幅度捻转提插,不宜大幅度捣针。防止刺伤肌腱或出血。 应用:肌腱、韧带、关节病变。,(三)恢刺与关刺,三

10、病位深浅刺法,2.恢刺 原文: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 操作 方法一:针刺受损经筋的旁边,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为一针多向刺法。(张景岳等) 方法二:从受损肌腱旁刺入,捻转插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为一种互动刺法。(新教材) 方法三:从受损肌腱旁刺入,得气后,令患者作关节功能活动,不断更换针刺方向,以舒缓筋急。(老教材6版) 应用:肌腱、韧带、关节病变。,3.注意事项 (1)关刺法直接刺筋,禁止大幅度提插、捣针,防止损伤肌腱;一般只宜小幅度捻转提插,刺激其边缘。 (2)恢刺法令患者活动关节前,必须将针提到皮下,防止弯针、断针。 (3)无论是关刺还是恢刺

11、,施术时手法必须轻柔,注意针刺方向与深浅,因为肌腱、韧带附着的关节处血管丰富,针刺不慎容易引起出血、疼痛,甚至关节屈伸功能障碍。,(三)恢刺与关刺,三病位深浅刺法,1.输刺 原文:“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 痹,此肾之应也。” 操作:直刺进针,深刺至骨,在病变处捻转提插, 然后逐步退针。 应用:骨与关节病变。,2.短刺 原文:“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下摩骨也。” 操作:进针时,边摇动针柄,边逐步深入,深刺至骨上下提插,如摩刮骨状。其手法特点是摇法与提插法结合,有扩大针感的作用。 应用:骨与关节病变。,(四)短刺与输刺,三病位深浅刺法,3.注意事项 (1)短刺与输刺

12、均以局部取穴为主,以针刺至骨为度。 (2)为避免损伤骨骼,二法手法要轻柔,可作小幅度捻转提插,不宜作大幅度捣针。,(四)短刺与输刺,三病位深浅刺法,医生在针刺施术时,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的刺法。由于医生与患者配合互动,又称为互动式刺法。,1.选穴原则 由于本法要求活动局部,所以以远道取穴为主。可以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一)操作方法,四运动针刺法,2.针刺方法 针刺得气后,实施手法12分钟,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510分钟,重复上述操作12次,此为先针后动。亦可边针边动,即针刺得气后,一边行针施术,一边叫患者活动相关部位。,3.活动部位 关节部位以屈伸、旋转为主 眼、口腔、咽

13、喉、肛门等部位以其生理活动为主 语言障碍者以指导其发音为主。 内脏以胸式或腹式深呼吸为主。,目前多用于肢体关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二)临床应用,四运动针刺法,1实施针刺手法时,应由弱渐强,并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防止晕针。 2指导患者作运动时,幅度宜由小到大,速度宜由慢渐快,以患者耐受为度。 3是先针后动,还是边针边动;是否留针;一次治疗的总时间等问题,应根据临床实际灵活掌握。,(三)注意事项,四运动针刺法,1.巨刺、缪刺 概念:指采用右病取左,左病取右的一种选穴方法。 灵枢官针云:“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素问调经论王冰注:“巨刺者,刺经脉, 左痛刺右,右痛刺左; 缪刺者,刺络脉,左背

14、刺右,右痛刺左。” 操作方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的针刺方法。 适用范围:面瘫,牙痛,中风等。,五其他刺法,2.偶刺 概念:指选穴采用一前一后的针刺方法。 灵枢官针云:“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 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 操作方法:先用手循按前胸募穴和后背俞穴, 前后对偶斜刺; 或在痛点上一针刺前胸。一针刺后背。 适用范围:心胸疼痛。,五其他刺法,3.刺血法 、豹文刺 原文: 灵枢官针篇:“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操作: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散刺出血的刺法。 应用:治疗红肿热痛。,五其他刺法,、赞刺 原文: 灵枢官针篇:“赞刺者,直入

15、直出,数发针而浅刺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操作: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是连续浅刺出血的方法。 应用:治痈肿、丹毒等。,五其他刺法,、络刺 原文: 灵枢官针篇:“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操作: 是浅刺体表郁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 应用:多用于实证、热证。,五其他刺法,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不同的部位,由于其局部解剖不同,因此,针刺时也应该有所不同,防止刺伤内脏、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 一头面颈项部腧穴 (一)头部腧穴 头部(项部除外)皮薄肉少,血管丰富,针刺时大多采用平刺0.50.8寸。 毫针快速透皮后,刺入帽状腱膜下层(有落空感),手法以捻转行针为主,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囟

16、会穴,小儿囟门未闭时禁针。,一头面颈项部腧穴,(二)眼眶内腧穴,眼眶内血管丰富,组织疏松,深部还有视神经,针刺手法宜慢宜轻,一般不作捻转提插手法,得气便可留针,必要时可酌情小幅度捻转,禁止大幅度提插捣针,防止出血。,具体操作如下: 1进针前,嘱医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 2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慢刺入0.51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3得气后便留针,一般不作捻转提插手法;必要时可酌情小幅度捻转,但不宜大幅度提插捣针。 4缓慢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3分钟,防止出血。若出血不止,可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热敷以促进瘀血消散。,一头面颈项部腧穴,(三)耳部腧穴,耳前三穴(耳门、听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