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04153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中国特大城市轨道交通述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的论文摘要: 介绍了我国城市的交通现状, 指出了上海城市交通面临的形势, 阐述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及地铁、轻轨网络的规划, 提出应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规划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增长, 城市交通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以满足人们对出行的需求, 是摆在各国政府和城市交通规划人员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根据经济发达国家城市交通成功的经验, 大、中城市的交通结构应向快速、大容量、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形成一个以地铁与轻轨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2、。我国城市交通的技术政策也规定:“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应该实现电气化和立体化, 特大城市交通要以轨道交通为主, 其他公共交通(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出租汽车为辅, 组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交通体系。”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研究目前, 我国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已发展到35 座之多, 50 万 100 万人口之间的城市也已达到43 座, 但这些城市的交通方式, 绝大多数还是采用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 这种单一的传统公共交通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近年来, 由于各种原因, 公交车辆运营速度由60 年代40 km /h 下降为10 km /h 左右, 使得大量自行

3、车涌向街头, 出租汽车不断增加, 于是更加剧了交通的拥挤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 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 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 人员出行频繁, 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财力的增强, 人们已形成共识: 作为在城市公共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城市轨道交通, 必将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迄今为止, 北京、上海、天津3 个特大城市已建成地铁km , 预计到本世纪末, 将有4 个特大城市(京、沪、津、穗) 建成地铁112 km 。我国4 个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情况如附表所示。按照国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 我

4、国将会有一大批城市要建设轨道交通系统。这些城市待财力允许时, 将有几千公里轨道交通的发展潜力。上海城市的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地位很突出, 是城市交通解决得较好的范例。附表我国4个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情况统计人口开通线路长发展与规划城市/运量1. 1上海城市交通面临的形势(1) 上海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处在飞跃发展阶段, 交通面临着巨大压力。 城市发展迅速, 居民出行距离和出行总量增加。上海市域面积为6 300 km 2, 全市平均人口密度1 065 人km 2, 而市区人口密度高达4 651 人km 2。 城市改建、土地批租、房地产业崛起, 加重了交通的负荷。(2) 车辆拥

5、有量激增, 加剧了道路紧张。1995 年底, 上海机动车拥有量为57. 6万辆, 近3年来, 约新增5万辆机动车, 平均年增长率为16. 4%此外还有约40 万辆助动车和约580 万辆自行车。随着经济发展和市民对私人交通需求的提高, 城市车辆增长势头难以遏制。(3) 交通设施的供求矛盾突出。 车流量大而车速低。车流量的增加速度快于道路的增加, 使得车速下降。 交通负荷饱和。中心城区干道网高峰小时平均负荷度0. 86, 道路总体上已趋饱和。 客运结构不合理变化, 造成道路的拥挤和阻塞。(4) 交通需求多元化。城市化地区扩大, 经济收入增加, 交通设施的发展, 导致交通结构和需求的多元化。私人交通

6、工具从自行车向助动车、摩托车、小汽车转化; 市民从乘坐单一的公共汽车、电车向乘坐舒适、相对票价较高的地铁、专线车、出租车转化。上海市区居民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中, 骑自行车、助动车的人员约占54% , 乘坐公交车的约占36% , 乘坐小汽车、出租车的人员约占10% 。1. 2上海城市发展新形势对交通的要求上海要成为金融、贸易、经济的国际性大都市, 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上海的用地、人口等客观条件, 上海的交通问题不可能靠单一的地面道路系统来解决, 而是要采用多平面、多系统的综合交通体系。目前上海已经建成了地铁1号线。2号线将于1999 年底建成并通车, 高架轨道交通明珠线(3号线)

7、正在施工, 其他线路也在酝酿之中。但是, 地铁建设投资昂贵, 市政府财力难以承受, 因此寻求另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轻轨交通方式已迫在眉睫。1. 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容量估计据上海市有关专家预测: 至2020 年, 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 650 万 1 700 万, 流动人口为300 万人左右; 将有1 804 万人次/日的运量由轨道交通承担。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可知, 轨道交通设施的“ 运载强度”将因轨道交通设施的不同而不同。香港地铁的运载强度为4. 6万人次(d/km ), 待构成交通网络, 平均值就会下降。然而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将会远大于香港, 因此, 作为控制依据, 选用香港近似值是比

8、较合适的 如取4. 5万人次(d/km) , 这样上海城市需要的轨道交通系统(地铁标准) 的总长度应为1 8044. 5 401 km 。1. 4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模式400 多公里的地铁, 规模相当庞大。从上海地铁1号线实施经验可知, 地铁投资昂贵, 运行成本也很高, 全面实施必将成为市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若在此基础上考虑将部分地铁改走高架, 部分线路改用轻轨, 可降低造价。据国外实践经验, 运能比地铁小一半的轻轨, 4 1其造价大致为地铁的1/3, 因此单位运能的代价较少。又因为建于地面或高架上, 施工周期也较短, 技术难度也低, 而日常的运营成本、能源消耗也较小。1. 5上海城市轨道交

9、通系统发展方案(1) 战略与对策 以公共交通为主, 以轨道交通作为骨干体系。因此建议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例: 公交占75% , 其他交通工具占25% , 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运量的65% 。 建设由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道等4级道路组成的系统, 中心城区形成方格网和网形放射的混合路网。内环内形成“ 三横三竖”的干道网; 市城内构成“ 三环十射”的快速道路网。 建设由地铁和轻轨组成的城市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根据客运量预测、分配和地铁运载强度等参数, 规划建设总长约384 km 的11 条地铁线和总长179 km 的10 条轻轨线。 根据线路经过地区的环境条件、运能需求、用地性质等因素, 确定采用地

10、铁还是轻轨, 确定走行的方式(地下、地面、高架), 以力求造价经济合理。大致可以规定: 对于地铁系统, 内环线以内力争走地下, 内环线以外, 若环境允许, 基本上走高架; 对于轻轨系统, 核心环内, 原则上不建, 内环线与核心环之间, 建独轨跨座式轻轨系统, 内环线以外, 模式选用可放宽些。 根据运能, 地铁与轻轨有差距, 前者运能大, 属大运载量体系, 应作为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主线; 而轻轨运能较低, 通常为地铁线的1/2, 属中等运载量的客运体系, 将成为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副线。 根据城市用地和交通布局, 规划若干交通枢纽, 建设相应的换乘枢纽, 促进多种交通系统之间的联系, 方便乘客, 提高

11、整体效益。 加强城市综合交通的研究, 提高规划方案的科学性, 促进建立符合国际大都市要求的交通体系。(2)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基于过去几十年客运交通发展状况, 上海制定了一个环形放射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与地面的方格网形的道路系统相结合, 相互补充, 以获得综合系统的最佳效益。 地铁部分。规划中的地铁网络由11 条线组成, 如图1所示.图1上海城市地铁交通线网图图2上海城市轻轨交通线网图 轻轨部分。作为地铁系统的辅助系统, 轻轨系统由10 条线组成, 线网总长179 km 。平均每条线在20 km 左右, 行经全线的时间为30 m in 45 m in 左右, 较符合人们出行时间的承受力。

12、a a 线: 杨思 高桥镇, 是浦东沿黄浦江的交通走廊, 全长29 km 。b b 线: 六里 外高桥保税区, 是浦东另一条南北线, 全长24 km 。c c 线: 虹口公园 中原新村, 增加东北地区线路, 全长14 km 。由上分析可知: 地铁线扣除外环以外线段后总长为322 km, 轻轨线扣除外环以外线段后总长为140 km, 两者合计, 主城内的轨道线网总长度为472 km, 再加上主城到辅城的轨道交通网, 总长度为561 km 。若按轻轨的运能为地铁的1/2计, 主城内的轻轨换算成当量地铁应为70 km, 与主城内地铁总长合计, 主城的轨道交通线网(换算成地铁标准) 总长度为402 k

13、m, 是预测需求量的100% 。2我国铁路的新市场长期以来, 铁路一直被看作有碍城市发展的消极因素, 认为铁路分割了城市, 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居民的出行。然而, 国外大城市发展城市交通的成功经验表明: 铁路对城市交通的独特作用是任何其他交通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早已成为其城市交通的骨干。据统计, 在今后25 年内我国大城市将修建地铁和轻轨线路总里程达1 000 km 以上, 需用车辆3 200 多辆。若我国大城市都按与国际接轨水平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那么我国至少要建设2 000 km 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需用车辆将达12 000 辆以上。由

14、此可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为我国的铁路提供了巨大的新市场。3结束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化大都市重要的干线交通体系, 是对环境友好的“ 绿色交通”。它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 满足了普通市民出行需求, 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符合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和城市化的发展, 大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系统, 才是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化大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周干峙. 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2周翊民. 加快建设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8(1).3陆锡明. 城市公共交通地位与上海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9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