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20267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论德汉配价语法研究说略的论文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配价语法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德语配价语法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了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三十余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一得之见。我们认为,在配价语法理论的框架之内,把德、汉两种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化汉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的语法本体研究,而且可以对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做出一些有益的工作。关键词:德语;汉语;配价语法;比较一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创立的配价理论,视动词为句子的核心,研究一个单句的谓语核心动词能支配几个名词性成分、动词与其所支配的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语义关系。这种语言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

2、来,在德国备受青睐。一批较高学术水平的德国语言学家从事配价语法研究,撰写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论文,出版了数种德语配价语法专著。以赫尔比希(gerhard helbig)、艾尔本(johannes erben)、恩格(engel)、舒马赫(schumacher)、申克尔(schenkel)、邦茨欧(wilhelm bondzio)为代表的德国语言学家把特思尼耶尔的配价思想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把配价论用于德语对外教学、德语母语语法教学以及与德语有关的语言对比研究,使特思尼耶尔的配价论在德语语言学领域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累累硕果,使配价理论几乎成了一种德国的语言理论。实事求是

3、地说,当今配价语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是德国语言学家,配价语法的重要著作都是用德语撰写并在德国出版的。其他国家虽不乏配价语法学者,但其水平均未达到德国学者的高度,是更没有形成堪与德语配价语法相媲美的完整的配价语法体系。在实际上,逻辑配价是从动词的语义出发确定动词的价数,句法配价是在句子层面给动词的价位赋值,即在动词的若干个价位上出现什么样的价成分(施事、受事、与事、工具),语义配价是进一步根据动词的词义,对动词的配价成分作出语义上的选择限制。然而,德语配价语法研究中最困难的还是如何确定动词的价数。赫尔比希在句法范围里确定动词的价数。他认为句子里跟动词发生关系的有三种成分:必有补足语(obliga

4、torische ergaentzung)、可有补足语(fakultalische ergaentzung)和自由说明语(freie angabe)。自由说明语是句子的非结构成分,它跟动词的价数无关。必有补足语跟可有补足语的数目相加便得出动词的价数。1关键是怎样区分必有补足语和可有补足语。赫尔比希创立了删除法(eliminierungstest),用这种方法确定动词的必有补足语。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一个句子里依次删除每个成分,删去某个成分后,如果句子依然正确,则删去的成分为可有补足语;删去某个成分后,如果句子站不住,则删去的成分为必有补足语。例如对下面的句子分别进行三次成分删略:er hat s

5、einem freundin ein strauss blumen geschenkt.他送他女朋友一束花。删略1: a. *_ hat seinem freundin ein strauss blumen.*_送他女朋友一束花。删略2: b. er hat sinem freundin _ geschenkt.他送了他的女朋友_。删略3: c. er hat _ ein strauss blumen geschenkt.他送了_ 一束花。用删除法测试的结果证明,三价动词schenken的施事主语是必有配价成分,与事三格宾语和受事四格宾语是可有配价成分。赫尔比希把句子里跟动词发生关系的语义成分

6、分为必有补足语、可有补足语和自由说明语,并进一步用删除法区分必有补足语和可有补足语,他的这种研究方法得到了德语配价语法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用删除法可以删除的成分既有可有补足语,又有自由说明语,二者的共性是从句中删除之后不影响句子的合格性;二者的不同是,可有补足语毕竟还是受动词支配的配价成分,而自由说明语不是。因此,还必须把它们区分开。赫尔比希又用还原法(zurueckfuehrung auf einen satz)区分可有补足语和自由说明语。他认为自由说明语源于句子,所以可以还原成句子,而可有补足语是动词的配价成分,不能变成句子。舒马赫在其主编的德语动词句法与语义配价词典里提出包容法(imp

7、likationsprobe)区分可有补足语和自由说明语。请看一个例句:morgen kauft er seiner frau ein auto.他明天给他太太买一辆车。删去morgen(明天),得出:er kauft seiner frau ein auto.(他给他太太买一辆车。)这个句子跟原句没有包容关系,morgen是自由说明语。如果删去seiner frau(他太太),得出:morgen kauft er ein auto.(明天他买一辆车。)这个句子跟原句有包容关系。因为一个人买车,一定含有给某个人(这个人也可以是买车者自己)买的意思。seiner frau是可有补足语。在确定了动

8、词的价数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给价位赋值,即说明配价成分是什么样的成分。德语配价学者超越特思尼耶尔的地方就在于不再把动词的配价成分局限于名词性成分,他们通过删除法和还原法得出一个新的认识,即配价成分不仅可以是名词,还可以是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短语。从句法结构上看,配价成分不仅可以是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还可以是表语,甚至是介词宾语。这一认识大大推动了配价语法的发展。在德语动词配价研究中,大多是在句法范围内进行的。赫尔比希提出以下八种句法成分是补足语,因而是动词的配价成分:(1) subject (主语)(2) akkusativobject(四格宾语)(3) genetivobject(二格

9、宾语)(4) dativobject(三格宾语)(5) praepositiongalobject(介词宾语)(6) adverbialbestimmung(状语)(7) subjektpraedikativ (主语表语)(8) objectpraetikativ(宾语表语)其中,介词宾语和状语只是有一部分是补足语而成为动词的配价成分。哪些是,哪些不是,还要用删除法和还原法来区分。恩格和舒马赫运用鉴别词替代法(anaphorsierungsprobe)对补足语分类,得出如下十种:(1)norminativergaenzung(一格补足语)(subjektergaenzung) (主语补足语)(

10、2)akkusativergaenzung(四格补足语)(3)genitivergaenzung(二格补足语)(4)dativergaenzung (三格补足语)(5)praepositivergaenzung(介词补足语)(6)situativergaenzung(情状补足语)(7)direktivergaenzung (趋向补足语)(8)norminalergaenzung (名词补足语)(9)ajektivergaenzung(形容词补足语)(10)verbativergaenzung(谓词补足语)鉴别词替代法的具体做法是,逐步简化句中的补足语直到最简的地步。例如:seine schwe

11、ster interessiert sich fuer dieses sport.他妹妹对这项运动感兴趣。tina interessiert sich fuer tennis.婷娜对网球感兴趣。sie interessiert sich dafuer.她对此感兴趣。逐步简化,最后的结果是:主语简化成了一个人称代词sie,介词补足语简化成了代副词dafuer。鉴别词替代法为每一种补足语找到了一个标志词,我们把这个标志词称作鉴别词(anapher)。凡能用人称代词代替的成分,是一格补足语;能用四格人称代词代替的是四格补足语;能用趋向副词代替的是趋向补足语;能用代副词代替的是介词补足语等等。从上面提

12、纲挈领地介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德语配价语法,尤其是德语动词的配价研究确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三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从1978年算起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着手德汉动词配价对比研究之前,必须首先了解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已经达到的研究水平。这三十余年来,我国配价学者一直在讨论一个对于配价语法来说举足轻重的问题:配价的性质。即配价是属于语义范畴,还是属于句法范畴,抑或是属于“句法-语义”范畴;或者说是既有属于句法范畴的配价,也有属于语义范畴的配价。一种观点认为,配价语法,顾名思义,它属于语法平面,属于句法范畴。其代表人物是袁毓林和沈阳。袁毓林(1993)指出

13、:“向(笔者按:即动词的价)的基础是动词在句法结构中与名词性成分的组合功能的潜势(potentiality),因而向是建立在句法基础上的语法范畴,是动词组合功能的数量表征。但是,应当承认,动词的向是有相当语义基础的。”1沈阳(1994)认为:“任何一个动词总是支配着一定数量的名词性成分。因此所谓动词句位就是由某个动词(v)和该动词分布性质所要求的必有数量、固定位置的名词性成分(np)所构成的基本结构形式的语法抽象。”2这段话更为清楚地表明,配价是属于语法平面的句法范畴。也有学者明确指出,配价属于语义范畴。廖秋忠(1984)认为:“支配成分(笔者按:指配价成分)主要是语义即认知上的概念。支配成分

14、的从缺,指的是句中某些语义成分的从缺,而不是某些句法成分的从缺。”3范晓(1991)也认为:“动词的价分类,则是属于语义平面的。”吴为章(20XX)则认为配价是一个“句法-语义范畴”。她认为4,不和语义相关连的“纯句法形式”的“厥法向”是不存在的。“向”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是深层格在具体语言结构中的实现。而语义学中的“逻辑-语义向”是一个认知上的概念,接近于语义平面的深层格,或者说,是建立深层格的基础。深层格(可以叫作“语义向”)是普遍的语法范畴之一,它为各种语言所共有。周国光(1995)提出,谓词的词汇意义是决定谓词配价的基础。他认为:“谓词的配价并不是要解释句子中所有的语义联系,而是意在

15、解释那些通过语义限制而与谓词同现的成分同谓词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内在的,相对紧密的,是由谓词的意义所决定的。”5他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以动词的词典释义来确定动词配价的新方法。如“捆”的词典释义是“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从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跟动词“捆”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除了施事和受事,还有工具成分,因此,“捆”是一个三价动词。这种以动词词典释义确定配价成分的方法,虽然有很便捷的操作性,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会使很多动词的配价数增加。如“洗”是一个公认的二价动词,但“洗”的词典释义是:用水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按照周国光的方法,“洗”是三价动词无疑。另外,像“锁、钉、锯”之类的动词,虽然在词典释义里都含有工具成分,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其工具成分通常是不出现的。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首先,动词的配价不是完全属于语法平面的句法范畴。如果配价成分就是句法范畴的话,那岂不是就等同于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了吗?陆俭明(1991)指出:“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跟动词的向(或称价)是两码事。不及物动词是绝不带宾语的动词,但它不一定就是单向动词。”如“革命”、“撤职”、“拆台”等是不及物动词,但这一类动词都关联着两个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