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95006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第一步 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模块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_冲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杜鲁门主义,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3)影响 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_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动荡局势。 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

2、强,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2)日本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_的目标。,全面“冷战”,政治大国,(3)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崛起: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_。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_成为时代主流,但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苏联解体,和平与发展,(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目前

3、暂时形成“_”的局面,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 高。,一超多强,备考指南 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高考的热门考点之一。从考查知识点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 位、印度的崛起、美国极力建立单极世界、欧盟的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推动和阻碍多极化的因素、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等都是命题的重点。,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确立: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

4、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_、关贸总协定。 (3)影响 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经济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_、制度化方向发展。 2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重点进行_方面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_,改革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用_的方式代替

5、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将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体系化,农业,工业,经济管理,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_”。 (2)生产关系调整: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_”制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国家”规模。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新经济模式,福利国家,4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_的

6、进程加快,是_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是第一个由_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_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_、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政治经济一体化,合作程度最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投资自由化,5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条件 交通、通讯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_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瓦解,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大多数国家推行_体制。 (2)评价 是一把

7、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跨国公司,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在积极主动中谋求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_年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1995,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_技术为代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2文学艺术 (1)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2)音乐领域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好莱坞电影盛行;电视技术突飞猛进,进入普及阶段,被称为

8、“_”。,科技文艺上:二战后世界的科技与文艺,电子计算机,第八艺术,备考指南 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对于前两次工业革命,无论是产生的原因、表现,还是对世界的影响,均具有自己的特点。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往往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与前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考查。在复习中也可通过列表的方式分角度将三次科技革命进行比较,以准确掌握有关知识。,(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考查美苏冷战的形成及表现,考向一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A,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题思路 知识定位: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9、的形成朝鲜战争(朝鲜分裂)。 关键点拨: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是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深化必备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消极影响:美苏“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1)“冷战”事件:德国分裂(1949年);朝鲜分裂(1948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2)局部“热战”表现:朝鲜战争(19501953年);越南战争 (19611973年)。 2积极影响: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有利于世界整体发展和世界和平与

10、安全;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第三世界崛起。,(2015高考江苏卷)“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 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 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以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解题思路 知识定位: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关键点拨:由题干材料信息“新解放的国家”可知该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兴起召开的会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

11、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地区”相符,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深化必备 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

12、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 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苏联学研究发展为一门规模 巨大的学术专业。对这一现象出现原因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B冷战格局的深刻影响 C苏联经济体制成效大 D学界与政府关系增强,C,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从“美国的苏联学研究发展为一门规模巨大的学术专业”,反映出苏联学是学术研究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 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两极格局,美苏之间冷战对立,促使美国对苏联的研究深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取得成就是在二战前,2

13、0世纪五六十年代斯大林模式弊端显 露,苏联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美苏对立的关系属于两国政府间的对立,学界深入研究苏联 学,体现出学界研究方向符合政府需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 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 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 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 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B,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

14、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推行单极霸权主义。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与材料“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 政治精英们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的理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要“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故C项错误;美国政 治精英们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体现了美国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但是无法体现美国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故D项错误。,(2015高考全国卷,T35,4分)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

15、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以世界银行为切入点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的确立,考向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特征、表现及影响,C,解题思路 知识定位: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关键点拨: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 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随着新 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深化必备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二战后资本主义,(2015高考天津卷)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 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D,2013年西班牙马德里街头兵马俑巡展广告灯箱 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 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