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8633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1.2 六国论课件 鲁人版必修4(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六国论,历史的轨迹在时空中悠悠地驶过,在少女美丽的额前划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美丽的少女成为坐在炉边打盹的老太婆,往事可堪回首?历史的确很残酷:雷雷战鼓响震中原,战马嘶鸣,刀剑在冷嗖嗖的月光下泛着青光。历史的回音在召唤着我们,回首历史,记住历史,才是我们生命深处的哲思之光!学习文本,要理解作者的思路,弄清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及论证方法;把握文本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特点;领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作者名片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四川眉山人。27岁因应试不中,便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的文章风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

2、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将他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他为“老苏”。著有嘉祐集十五卷。,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背景指南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交战60余次,败多胜少。军费开支浩大,加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造成了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宋朝受着周边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采用屈服妥

3、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换取和平。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为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奋起御侮,便写下了本文。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 暴霜露 “暴”通“曝”,冒着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3.解多义,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

4、心礼天下之奇才(以礼相待) (2)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按道理讲)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4)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5)形容词用作动词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好),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分古今 至于颠覆 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连词。 其实百倍 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接上文,多含转折意。 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认识、理解事物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旧事,前例;今义:指真实

5、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 (1)其势弱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2)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4)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省略句)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 7.积名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011四川高考),新课助读,自

6、主梳理,8.记常识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点评:这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

7、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就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再后,作者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答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最后一句总结全段:“故曰弊在赂秦也。”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二、三两段实际上是围绕这一段展开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点评:“思”是想一想。“厥”是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的”。“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先祖父”这里是死去的祖辈和

8、父辈的意思。“暴霜露”是暴露在霜露之中,也就是冒着霜露的意思。“视之”的“之”指“尺寸之地”。“举以予人”,拿来送给别人。“芥”是芥菜,一年生草本植物。“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与“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相对照,极力写出祖先创业的艰难和子孙割地的轻易,点明了赂秦的弊病。“今日”“明日”形容割地割得多而且快。“夕”“起”形容苟安时间的少而短。两句都用夸张手法,再一次强调了赂秦之弊。,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至“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点评:这一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由评论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过渡到规劝北宋统治者放弃屈辱求和的方

9、针,把问题的分析由表层过渡到里层。“呜呼以趋于亡”是承上,继续证明“弊在赂秦”的论点,并且为六国设图存之道:一是用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三是六国联合,“并力西向”,用的是假设论证。段中连用“呜呼”“悲夫”两个感叹词,表达惋惜之情,突出表明六国灭亡教训的沉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中“为国者”有两层含义,明指六国的统治者,暗指北宋的统治者,一语双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的?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有什么好处? 提示:本文中心论点是行文伊始便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弊在赂秦”。

10、议论文论点的提出方式有三种:一是先提出论点,然后以论据论证论点;二是先以论据论证,然后归纳出论点;三是先以论据论证,继而提出论点,然后得出结论(一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本文属第一种。它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引起人们的思考,没有拖泥带水的弊病。 本文分论点有二: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前者是直接提出来的。它的好处是顺应前文,接续自然,道理明晰,使人认识更深一层。后者是在一问一答中提出来的。行文至此,意思有了转折。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便于思路的转折,使其转入下一个问题时自然顺畅,同时在一问一答之间也可以引人思考,提请注意。,句段点评,多

11、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本文有时运用例证法,有时运用引证法,有时又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各举一例,并分别说明用这几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提示:例证法:“(齐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好处:举出具体史实说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从而证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分论点。事实胜于雄辩,有铁的事实在,最具说服力。 引证法:“古人云:以地事秦火不灭。”此句引战国时代苏秦之弟苏代的话。好处:用苏代“抱薪救火”这一形象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 对比论证法: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宋王朝与契丹、西夏的关系作对比,从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几个方

12、面作对比。说明宋王朝如果因赂敌而亡国,实在是最下策的做法了,对比中相映成趣,形象、生动、有力。,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论证严密 语言生动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13、。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

14、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美文品读,素材积累,重视圆明园兽首这样的死宝没意义 陶短房 战国时候魏国的梁惠王曾向齐国的君王后炫耀魏国的国宝12枚能照亮10辆车见方、直径超过1寸的夜明珠,君王后不以为然地说,齐国没有这样的国宝, 齐国的国宝是4位杰出人才,他们或善文、或善武,提高了国家实力,维护了国土安全,他们所照亮的,又何止10辆车的面积?,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日前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受人委托,拟以2亿元人民币的估价,公开拍卖当年英法联军掠夺自中国圆明园的两件铜兽首。消息传出,引起国人极大的关注、震撼和愤怒,一些律师自发组织向法国地方法院起诉,要求阻止这次拍卖。

15、针对这两件铜兽首的讨论也十分热烈,有人痛心于国宝流失,主张动员爱国人士出资购回;也有人认为不应花钱鼓励盗贼,而应持续施加压力,迫使对方无偿归还宝物。而法国各方对此的反应自然也引来持续关注,法院的延期,可能的判决,拍卖行、委托人、文物评论家们或狡黠或强横、或婉转或直白的表态、评论,也成为这一事件一个又一个关注焦点。 正如当年齐国君王后认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夜明珠并不值得珍视一样,对于中国而言,比铜兽首更珍贵的,是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体制的进步,是足以推动上述领域发展的人才、制度、思想。,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圆明园里曾堆满珍宝,如今被人标上数亿高价,打算狠狠宰中国人一笔的两个铜兽

16、首,如今被一些好心的国人称为国宝,打算不惜一切代价追回国内的两个铜兽首,当年在这座“万园之园”中,不过万千奇珍异品之一的两个零部件,它们之所以和其他国宝一样或蒙尘、或毁灭、或颠沛异乡,并非中国缺少这样的“死物”国宝,而恰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蒙昧贫弱,落后挨打,进不能争雄于世界,退不能庇其领土国民,重“死宝”而轻“活宝”,最终换来百年屈辱,也让铜兽首等流落他国。 春秋时代的赵国曾拥有和氏璧这样的旷世奇珍,却不能避免强秦的巧取豪夺;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则让强秦数十年不敢犯边,两相对比,什么是最可宝贵的,不是一目了然么?,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对两只铜兽首以及围绕这两只铜兽首的法方喧嚣处之泰然:你们自去拿这些当宝贝吧,中国有更重要的国宝需要追求: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体制的进步,以及足以推动上述领域发展的人才、制度、思想。 且让那些捏着贼赃的洋人自得吧,铜兽首固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