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7495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九年级物理下册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件1 (新版)粤教沪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情景 引入,合作 探究,课堂 小结,随堂 训练,复习: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电磁波由变化的电流产生,当打开日光灯时,会在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杂音,这杂音就是电路通断时形成时断时续的电流,在周围空间激发出电磁波被收音机接受而产生的。,3108m/s ;cf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不同,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用来进行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有了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事实。 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

2、呢?,飞鸽传书利用鸽子传递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无线电广播、电视、通信,利用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发射:,2._产生_,3._把_加载到_上,类似于把信绑在信鸽的身上,4._把_发射出去,类似于信鸽的放飞,类似于要远飞的信鸽,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由_完成),1._把_转换成_,广播电台,声音信号,音频电信号,高频电磁波,音频电信号,高频电磁波,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话筒,载波发生器,调制器,天线,(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用来发射),1.天线:,2.选台和解调:,3.扬声器:,接收:,接收在空间传播的 。,(1)通过_从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中 选择我们

3、要接收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把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由 完成),收音机,各种各样的电磁波,(2)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电信号。,调谐器,(没有选择性,若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只会一片嘈杂),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_的接收天线 接收_,发射到空中,由_还原成图像,由_放出声音,摄像机,话筒,_信号,_信号,声音,图像,电信号,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电视机,高频信号,取出 并放大,图像和声音电信号,显像管,扬声器,发射:,高频信号,(由_完成),电视台,(由_完成),电视机,1.声音和图像信号 。 2.转变成电信号(音频或视频信号)。 3.转变成调制信号加载到高频

4、振荡电流上。 4.通过天线发射载有调制信号的电磁波。 5.将载有调制信号的电磁波接收下来并取出调制信号,加以放大和还原。,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且过程大同小异,学生看图,并阅读图下的文字。,广播与电视原理,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包括网络通信,概括起来可称作现代通信。它们的通信过程也是大致相同的,只不过分别利用的途径不同,一个利用天上的卫星,一个利用在地下的光览,还有一个是利用天地结合的网络。,现代通信,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微波中继通信,A,B,微波中继通信,A,B,1.卫星的作用是什么? 2.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立刻看到某 一现场画面,需要几颗卫星作中继站? 3.在自己家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 哪些是通过卫星传递的?,用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全反射现象,一、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1.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声音信号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发射电磁波解调还原成声音。 2.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图像和声音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制作电视节目发射电磁波 接收还原成图像和声音。,二、卫星通信 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三、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信号损失少。3.容量大。,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见学练优课堂达标训练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