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6885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新人版必修4(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呈现】,1理解: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考点27 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 (1) _是发展的 (2) _是发展的。 (3)人的_是发展的。 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认识,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和上升,是_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前进,新事物,探究一:发展的普遍性及发展的实质 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 起源和演化的条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

2、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华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000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

3、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1)材料一说明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材料二说明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材料三说明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问题2: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能说运动就

4、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也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发展是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1)三者之间的区别,(2)三者之间的联系,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运动、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性。,考点28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新事物是符合_、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_,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客观规律,新内容,(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

5、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广大_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_和不完善的地方。,弱点,(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 和极力_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 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 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_。,过程,扼杀,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

6、,既要对未来充满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_与_。,信心,思想准备,挫折,考验,判断:16 选择:15,自主检测,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事物发展的途

7、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易错提示,探究二: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村民自治 2、科学发展观 3、霸权主义 4、电脑算命 5、探月工程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袁世凯称帝 8、应试教育 问题1:请判断上述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1、2、5、6是新事物,3、4、7、8是旧事物。,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材料一:有人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

8、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但这只是暂时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着远大发展前途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能够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它的巨大潜力和优越性。 材料二:列宁说:“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问题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材料一说明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材料二说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

9、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2)量变是指事物_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_的、不显著的变化。 (3)质变是指事物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_,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数量,渐进,根本性质,转变,考点29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_,质变是量变的必然_。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准备,结果,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方法论要求 (1)重视量的积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

10、好量的_,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_,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积累,时机,(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需要通过质变才能实现,我们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请判断】,1、一切发展都是变化,所有变化也都是发展。 2、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质变阶段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4、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

11、种状态。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便不会有质变。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有了量变便会有质变。 7、事物的发展只有通过质变才能实现。 8、有了质变便实现了事物的发展。,B,A,B,B,B,A,A,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但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实现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只有上升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做发展。,特别提醒,深化拓展: 正确理解量变、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

12、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不能笼统地说质变更为重要。没有量的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探究三:事物变化的状态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防微杜渐 9、天下事有

13、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10、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问题:请判断上述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哪些?这一原理包含哪些内容?有何方法论意义?,(2)内容:略 (3)方法论:略,(1)能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1、2、3、5、6、7、8、10,判断:7、8、9、10 选择:6、7、8,自主检测,选择:112 简析:13、14,拓展提升,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我国在

14、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路。 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外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我们既要“引进来”,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针,是为了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14材料一: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美丽中国,是时

15、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材料二:为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在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认识。,意识具有目的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建设美丽要注意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人口资源之间的关系。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