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67767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华西中心村被叫作“小华西”,不到2 000人的村庄村民个个都是富翁。先富之后,该做些什么?华西人没有忘记左邻右舍,自2001年以来,华西人三次通过“一

2、分五统”的方式,将前进、华明、三余巷等周边14个村并入华西共同发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1)结合材料和漫画,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向华西村学习什么。 提示:华西村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基础,坚持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现与左邻右舍的共同发展,坚持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2)如果华西村只顾自己发展而忽视了左邻右舍,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提示:结果是可能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给华西村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最终影响华西村的发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二、科学的宏观调控 1.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

3、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含义及目标 (1)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主要手段 (1)宏观调控的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2)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6名商贩收购病死猪后加工成肉食制品运往全国各地市场销售,将含有猪伪菌等多种致病菌的病死猪肉送上居民餐桌。记者获悉,法院以

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吕某、李某等6名商贩2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处罚金6万元至30万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利益,生产劣质食品,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2)国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可采取哪些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请你在表格中填写国家可能采取的调控手段和具体措施。,1,2,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也就是说,它具有资源配置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又

5、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而应看其所有制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1,2,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有具体的措施:第一,“先富”政策;第二,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来调节收入分配情况,走向共同富裕。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

6、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例1】 下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A. B. C. D. 解析:的说法错误,应排除。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故选C项。 答案:C,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1.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 ) 我国的市场经济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作指导 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 我国的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相结合 我国

7、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 答案:B,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但它又从来不是同社会基本制度相脱离而孤立存在。市场经济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文明成果,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又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8、济,就是使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1,2,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例2】 2010年后,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这与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等有关。从经济学上讲,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 (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税收政策 D.价格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对光伏产业实行补贴,是通过国家财政实现的,属于财政政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A,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2.国家发改委查封了一批运用短缺数量、虚开发票等手段变相涨价或

9、直接以高于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对外售卖柴油的加油站。这是国家运用宏观调控的( ) A.行政手段,可以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利益 B.法律手段,确立市场规则,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C.经济手段,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市场供求关系 D.主要手段,具有直接、迅速、有效的特点 解析:注意关键词“查封”,主体是“国家发改委”,实质是行政强制措施,只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答案:A,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关键信息法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1)经济手段的关键信息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与支出数量、 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

10、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2)法律手段的关键信息是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3)行政手段的关键信息有行政命令、指示等。,知识精要,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2,易错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辨析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企业按照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率。 2.市场具有及时、灵活的特点,但也要看到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必然会使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会带来

11、生产的严重浪费和破坏,而宏观调控恰恰有利于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可见,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3.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应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应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但在实施宏观调控过程中,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例题】 下列关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B.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C.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前提 D.加强宏观调控应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为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对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全面理解能力。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缺一不可,但地位不同,A、B、D三项的观点正确,故排除;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应是市场调节,故C项的观点错误。 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