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6748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桃源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人物。,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杜 甫),(范仲淹),(文天祥),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司马迁,李清照,李白,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勾践),对 联,对联欣赏,对联知识,高考链接,知识总结,知识拓展,对联

2、起源,对联也叫“楹联”“楹贴”“联语”,俗称“对子”。它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 对联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国粹之一。从文字的运用来看, 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和表达了汉字的特色与优点,它也是古汉语格律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愧是开在汉文学之树上的一朵奇葩,是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对联常识,对联起源,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

3、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在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对联的起源,

4、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郁垒,神荼,秦琼,尉迟恭,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对联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1)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2)形成时期五代 (3)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鼎盛时期明代、清代,对联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春联,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

5、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 示例: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 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春联文化,对联知识,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 平仄相对 内容相关,1、孙行者,祖冲之。 2、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 一般最短四字,

6、长可达数百字。,对联常识,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上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 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词性相同 结

7、构相应,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古代汉语声调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古汉语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现代汉语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现代汉语中平为阴平、阳平,仄为上声、去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读时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上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8、 去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入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内容相关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不能重复。,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 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动物园中看动物; 图书馆里借图书。 这副所谓对联上下联从形式上看也是对仗的,但因为缺乏内容上的关联,因此不知所云。,1、字数相等,对联的特点:,2、词性相同,3、结构相应,4、平仄相对,5、内容相关,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来鸿

9、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对联口诀,声律启蒙,按形式分类: 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例: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按形式分类: 集句对 :集联自然应当是以“对而且联”为佳,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无情对:字面对仗,至于内容,相去愈远,便愈成佳作,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10、,妙趣横生的古代经典对联,对联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对联文化十分普及。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富豪商贾,下至平民百姓、街头小贩、鱼牧农夫,都能出口成对。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经典的对联。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居然高过孔子? 眉先生,胡后生,后生确实长过先生。 这是清朝有名的翰林院大学士周起谓与他的老师的杰作,“珠子”与“朱子”谐音,眼珠子长得高过鼻子,意为学生周起谓的地位比他还高。而周起谓的下联中,眉毛是先长出来,而胡子是后来才长的,但是后来长出来的确实比先长出来的还要长,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样取自五官的生理特点,对得工整有力,实为绝对。,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 春读书,

11、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 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一次,有一人走上来,拉住解缙说:“学士,在下也有一联请教。”说罢,指着一家酒店门口那四盏四面都写有“酒”字的灯笼,出了上联。解缙很巧妙地对出了下联。 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 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奇情妙趣回文联,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没变,而且颇具趣味。,回文联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上下联顺读倒读同为一联。 另一种是上下联倒读后便组成新的一幅对联。,字 字 珠 玑,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12、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饭馆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过一副有名的回文联: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声。只有大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联:,知识应用,1.全国卷(河南等)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2.

13、广东省 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 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评改对联,3、全国卷(广西等)上联 爆竹声声旧习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为),(香),(到来),4、全国卷(上海等) 上联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 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平安),知识应用,判断对联,(1)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2)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3)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4)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字数不等,“蓝”为平声,“水“却为上声,“策”“时”词性不对,“所溺”与“忽微”不对

14、,上联末字“微“为平声。,知识应用,判断对联,(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6)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7)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8)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雨后“和“来秋“不能相对,“洛阳“地名,“一片“数量词;“相问“,动词,“玉壶“名词,高考对联题型,探究,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 。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_; 毕生心血似_。,提示: 茅盾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较著名的有林家铺子、春蚕、秋收、虹、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清明前后等,子夜,春蚕,题型一 填空式,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

15、的对联。请你运用 悯农一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题型一 填空式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 呐喊 彷徨,题型二、 修改式 纵目豋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登高望远见青山绿水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日暖泥融万木春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16、下联应调整为: 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往昔。,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上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下联: 锁住三峡无数峰,题型三、 调整式 江西南昌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 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下联调整为: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