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8616668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的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这里的“表现手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行文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一些具体技巧。,角度一 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表一,表二,-9-,二,考试说明规定了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鉴赏时要熟悉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常见设问方式】 画线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和作用? 文中画线的语句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下

2、列语句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赏析画线的语句。,高考对散文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叙述、描写和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角度二 表达方式,1.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

3、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3、散文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常见的两种抒情方式及作用:(见下表),-16-,一,【常见设问方式】 某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赏析文中某段文字,指明其表达方式与作用。 文中使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某物?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角度三 表现手法(狭义),一,二,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联想想象、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

4、等都是常见常考的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赏析某段文字的表现手法。 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作者这样写有怎样的目的? 画线语段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色?,常见的行文技巧及艺术效果:,角度四 行文技巧,表一,表二,线索的作用,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使行文富于变化。,散文的线索 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

5、等。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2.找线索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2015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

6、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拟人:太阳“攀”上梯子。排比:湿淋淋、银

7、闪闪、绿油油、金灿灿。第二问连用“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 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2015山东)四堡雕版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这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指修辞手法)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首先要明确表现手法,“猜想”如花似锦,运用了比喻;“如花似锦”与“灰飞烟灭”又形成对比。然后考虑“如花似锦”的“猜想”指什么,显然,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的繁盛充满了美好的想象,这想象像“花”“锦”一样

8、,而实际上,“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这使作者美好的想象破灭了。 答案 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解析 叙述对象是“历史”,却用了“走”这个动词,拟人手法显而易见,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流露出作者的惋惜和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2015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

9、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

10、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节选自甘建华甘森的西红柿,有删改),3.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旅途中所见集中在第一段,连草都少见,不见飞鸟,可见景色荒凉。三、四段则描写了甘森充满活力与生机勃勃的一面。这样,用途中单调荒凉的自然景物衬托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景象,突出了对“甘森”的

11、赞美之情,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途中自然景物单调荒凉,甘森生活景象生机勃勃。衬托。突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揭示文章的主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扬扬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

12、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展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节选自灯花带梦红,有改动),4.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解析

13、 注意人称的两重变化,第二人称有拟人化,便于展现对话、抒情的效果。 答案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表达对松涛的感激之情;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00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

14、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节选自岳桦),5.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析 考查某个情节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作者插入的长白山之行的回忆,突出了路上的匆匆与模糊,虚影多,实影少,但这并非作者的本意所在,写虚是为了写实为写岳桦做铺垫。,答案 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2014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节选自洪丽丽枣香醉人),6.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答案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16、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2015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节选自木心童年随之而去),7.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解析 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赏析。“碧波像大匹软缎”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欸乃,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音多而杂,正是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