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16256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古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7 古诗五首,杂 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王维(701761),字摩诘( ji),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讲授新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请先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的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了?,讲授新课,主题归纳,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来

2、,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讲授新课,杂 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念家乡,急切想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来借问梅花,寓巧于朴,思乡之情,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讲授新课,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讲授新课,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讲授新课,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

3、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讲授新课,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讲授新课,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小结:,讲授新课,淮上与友人别,讲授新课,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4、。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讲授新课,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讲授新课,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讲授新课,小结,本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讲授新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讲授新课,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

5、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讲授新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讲授新课,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讲授新课,小结,这首诗写诗人送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性格。诗中既充满了一种有所做为的进取精神,又表现了朋友之间以事业为重的美好情意。,讲授新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讲授新课,解

6、 题,“乐天”指的是白居易,刘禹锡和白居易是闻名中唐的大诗人,彼此仰慕,常有书信往来,题目的意思是说刘禹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初次相遇,写这首诗是为了感谢白居易的“赠诗”。,讲授新课,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吏,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讲授新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又赋予了它们什么,“沉舟”、“病树”都是自比,意思是说,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发,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发展起来的。,讲授新课,诗人用了这两句,使诗的情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自勉作诗,同时委婉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讲授新课,小结,这首诗抒发了作者20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但并不甘心沉寂,表现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讲授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