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16113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常回家看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等歌曲唱出了中国人对春节的特殊情感。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而外出的游子总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体现了( )A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2、)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只属于中华民族ABCD3有人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翻译成“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显然,后者已经没有前者的意韵。这表明( )A英语属于落后文化,无法表达深刻的感情B文化之间有差别而无优劣,各有千秋,无法替代C人们应当统一语言,避免文化差异D中文是最美好的语言,不应该再学其他语言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

3、宝。”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这段演讲,从文化角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D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5温家宝总理在访问西班牙时指出:“中西两国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近年来更趋活跃,形式不断丰富。双方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久前,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中西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广泛进行。”中西两国的文化交流( )有利于促进中西两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走向统一有利于促进中西两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借鉴ABCD6随着中外经济贸

4、易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文化也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我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发展必然推进文化进步 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ABCD7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人际口语交流的出现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D互联网的出现与推广8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 教育方式的变革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思想运动的发展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9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7天解读论语心得。她以白话诠释,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受到观众的

5、热烈欢迎。7天迅速“红”遍全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形成了文化上的一种“于丹现象”。“于丹现象”启示我们(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财富弘扬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广大民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ABCD10对于本国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尊重认同、继承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封闭守旧、敝帚自珍唯我独尊、自我陶醉全盘否定、打倒一切ABCD1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丧失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中华文化要进行创新,就必须(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面向世

6、界,博采众长立足实践,服务于实践 借鉴他人,为我所用ABCD12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文化的大力弘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A传统文化不能抛弃,要全盘继承B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C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是完全成功的D我国文化产品应该尽量模仿韩剧13历史上中韩两国交往密切,同属于儒家文化圈。韩国在大量学习和引进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加以吸收,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文化。这说明( )A学习他人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

7、的文化C对外来文化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学习外国文化贵在全盘引进、全面吸收1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 )A继承传统B社会实践C借鉴他人D灵感和直觉15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B.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C.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D.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竞争力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16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

8、言”。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17辨析:中国文化创新的出路在于全面向西方学习。18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该加以抛弃。”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A解析:文化遗产既是本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又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正确,错误。3B解析:文化存在差异,却各有千秋。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4B5D解析:此题

9、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能说“同一”“统一”等,故排除。6B7C8D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包括文化的发展。9D解析:“于丹现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又体现了现代传媒的作用。10A11D12B解析:“韩流”的盛行启示我们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13C14B15C解析: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实践,而非文化发展本身。二、非选择题16(1)“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

10、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17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世界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的

11、文化都有自己的优长。因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因此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

12、的。18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这要求我们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创新就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加强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总之,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