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16050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3佛山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期,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2.(2013北京高二检测)“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运动3.“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2、,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4.(2013莆田高二检测)以下语句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是()A.国家和君权是上帝的创造物B.上帝的伟大是人不能企及的C.信仰即可得救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5.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6.(2013烟台模拟)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

3、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7.(2013金华高二检测)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8.(2013石景山模拟)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C.人们摆脱宗教信仰D.由此引发启蒙运动二、非选择题(18分)

4、9.(2013镇江模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材料二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祈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

5、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4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4分)(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6分)(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6、。B、C、D都不符合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2.【解析】选D。“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指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故选D。3.【解析】选C。题干材料所说“复兴”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表面上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4.【解析】选D。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由此可知,D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5.【解析】选A。尽管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但其体现的是人间母子的亲情,从而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故选A。6.【解析】选A。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7、,从而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7.【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教的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都不符合题意。8.【解析】选B。题干左图反映的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联系需要经过教会和神职人员;而右图则是教徒与上帝联系无须经过教会,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即可得救。其主要作用在于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规律方法】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8、;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2)不同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应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而宗教改革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而宗教改革中,各种新教派几乎都要求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多在社会上层展开;而宗教改革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

9、群众基础更为广泛。文艺复兴揭露了教会的腐朽、罪恶;宗教改革则反映了教会内部的斗争。【变式备选】(2013南平高二检测)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以前教徒与上帝之间的联系需要经过教会;而宗教改革以后教徒与上帝联系无须经过教会,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即可得救。从而挑战了教会的权威。9.【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1)题,只

10、要能判断出两幅画的时代,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即可解答。第(2)题,从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的原因、主张,分析归纳。第(3)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比较简单。第(4)题,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发生地的民主政治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民主政治的贡献,应该了解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和思想解放有关系,但肯定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答案:(1)取材于宗教故事;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特征。(2)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3)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前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4)观点: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看法: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