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13669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为例的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以新撰万叶集上冬为例的论文论文关键词:翻译再创作形式内容意境论文摘要:本文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的和歌与汉诗为例,通过确认和歌与汉诗之间的翻译关系,站在形式、内容、意境三个方面来加以细致探讨,并由此探导“翻译的再创作性”这一主题。新撰万叶集是成立于893年,即日本平安初期的著名和歌集。这一歌集的形式是在每首和歌之后附上了一首七言绝句,与句题和歌一道被列入了和汉并存的诗歌谱系之中。但是,新撰万叶集的和歌与之后所附的汉诗在内容上并不是保持了完全一致,因此,和歌与汉诗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了三类学说。一是认为汉诗是和歌的翻译,即“翻译

2、说”;二是小岛宪之提出的“解释说”,即认为汉诗是和歌的一种解释与拓展;三是中国学者吴卫峰提出的“对照说”,即和歌与汉诗是围绕同一主题,分别按照各自的文学传统彼此对照地展开的文学创作。1本文主旨并不在于辩驳或者求证各个学说的真伪正谬,而是试图站在翻译论的立场来剖析诗歌的翻译与再创作的问题。在此,本文以新撰万叶集上冬17的和歌与汉诗为考察对象,通过确立“翻译说”这一前提,围绕“翻译是再创作”这一翻译学的主要命题,分别从形式、内容、意境三个角度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一、 新撰万叶集上冬17的和歌与汉诗根据新間一美新撰万葉集注釈稿2的解释,新撰万叶集上冬17的和歌与汉诗标示如下:和歌淚川 身投量之淵成

3、砥凍不泮者景裳不宿涙川 身投淵凍 景通訳涙河身投深、今冬、相手心氷打解、人姿見。“ 涙川”是将女子流下的眼泪比喻作河流;“身投”解释为如同将身体投入河底一般;此句的意思是说女子流下的眼泪犹如河渊之深。“凍”意指对方之心有如坚冰一般没有消融,实则是暗指了如今已是冬天这一事实。“景”字面意思是说对方的身影无法停留,实则是倾诉对方无法来到自己身边的悲怨情怀。漢詩怨婦泣來淚化淵 怨婦泣来淚淵經年亘月臆揚烟 年經月亘臆烟揚冬閨兩袖空成淚 冬閨兩袖空涙引領望君幾數年 引黄身望幾數年通訳男訪待女泣続、涙深淵。、胸男思煙上(男思)今、冬閨両袖、空涙。首伸待望、何年。“怨婦”指的是对于心仪男子怀有怨情的女子。“

4、淚化淵”说的是因为悲伤而流下的眼泪已成渊。“經年亘月”指的是流逝的年年月月。“臆揚烟”是用来比喻女子心中对男子的浓浓思念如同一股凫凫升起的炊烟。“冬閨兩袖空成淚”是指冬天的闺房里,衣服两边的袖子里满是泪水,“引领”本指拉长脖子,翘首以望,喻指女子对男子归来的深切盼望。“引领望君几数年”,可以解释为“对你的等待,到底过了多少年”。二、 和歌的翻译与再创作1. 形式的再创作众所周知,和歌多是以“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出现,汉诗则基本沿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来加以诠释。从“五七五七七”31音构成的短歌,到“七字四句”28个汉字构成的七言绝句,应该说这种形式转变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不仅如此,和歌与汉诗在

5、语言结构、词句应用、韵律规则、意境解读等一系列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如何在忠实与创造之间获得权衡,也是翻译者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由此,也就要求汉诗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必须对和歌进行再创作的解读。就这首和歌与汉诗而言,“人称”作为形式的内涵之一,带有了显著的象征意义。和歌之中,“凍景”一句,其通译为:“今冬、相手心氷打解、人姿見”,“相手”、“人”皆是表示第三人称的“他”,即站在女子第一人称的立场,对那个抱着怨情的男子的称呼。反观汉诗,从起句“怨妇泣来泪化渊”来看,其作者将和歌中的主人公判定为女子,并且是一名“怨妇”。转句中“冬闺两袖空成泪”是汉诗作者从自身的角度,看一名女子的行

6、为,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述了出来的,将“怨妇”的形象更为显著化。结句的“引领望君几数年”,“君”这一词,明显的表现了作者是站在女子立场上,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与盼望。从整首汉诗来看,作者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将“怨妇”这一形象展现给读者的。2. 内容的再创作汉诗的起句“怨妇泣来泪化渊”与结句“引領望君幾數年”是本首汉诗的忠实句,大体上与和歌做到了对应,可称得上是一种翻译。但在翻译过程中,作者为了寻求在形式上的统一与工整,对其内容也进行了取舍与调整。首先,如上所述,通过第三人称咏法的转换,添加了“怨妇”这一形象。其次,将“涙川”、“淵”合并为 “泪渊”。并且,将“景”中的“景”这项内容的原本

7、含义“人影”舍弃,转化为“引领望君几数年”的具体场景。细说起来,忠实句中,作者添加了三项内容:一个形象:“怨妇”,一个动作:“引领望“,一个时间“几数年”,同时脱落了一个意象“景”。三十一音的和歌集中体现于四句汉诗之中,两句汉诗大体上符合了和歌原意,由此也就必定出现“两句的余裕”。3 小岛宪之将其解释为“解释的自由领域”,并称之为“”的世界。笔者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再创作的余裕与空间。本首汉诗中,“”部分即 “经年亘月臆扬烟,冬闺两袖空成泪”。反之,和歌之中,“身投”、“凍”也缺失了对应的汉诗。之所以如此,借助小岛宪之的解释,笔者认为这是汉诗作者将其作为“任意成分”的处理,即加以省略、不予

8、翻译,使译文之中信息保持自然流畅,并确保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不出现阻碍滞塞。具体而言,以整首和歌的通译来看,其重点在于“人姿見”,即“景”,被省略掉的身投,只是就泪水之多的一个修饰而已。汉诗之中,作者将女子悲伤的眼泪比作“泪化渊”,既已成渊,与和歌之中的比喻程度异曲同工。“凍”其重点在于说明“冬”这一季节。在汉诗的转句当中,“冬闺两袖空成泪”明确体现了“冬”这一词。由此可见,内容的添加与省略,是为了实现译文的流畅度、以及原文的正确传达这一目的。就本首和歌与汉诗而言,其基本内容在忠实句之中即已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之所以出现了添加或者省略,其目的即在于为了达到汉诗形式上的工整与统一。3. 意境的再创作中

9、国学者许渊冲强调指出:文学翻译是一种美的再创造。就译诗而言,这样的美的再创造体现为“意美”、“音美”、“形美”。笔者认为,本首和歌的意境在于“喻情于景,借景抒情”。这个景,就是“渊”这个意象。和歌作者首先是将女子因对男子的思念,流下的眼泪比作深渊。这个深渊既可以比喻成是女子可投身般的深渊,也可以说是女子痛苦绝望的深渊.女子在最后发出的是这样的感叹:“景”,即我的痛苦已成渊,可你连看都不来看我。反观汉诗,其意境是在“”的部分得以充分体现的。“經年亘月臆扬烟,冬閨兩袖空成淚”。汉诗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两个景象:“烟”与“泪”。两者皆属于实景,实景其实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但是,作者在这两处实景中,分别加上

10、了“扬”与“成”这两个动词。“臆揚烟”,是说女子心中升起的炊烟,”空成泪”,是说空空两袖装满了眼泪,这样一来,实景便成了汉诗作者为抒发怨妇哀情而存在。“臆扬烟”是借浓浓的炊烟,来表现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浓如炊烟。“空成泪”其实是用两袖空空,唯有装满了眼泪这一说法,来说明女子的悲哀之深。作者用了“虚实结合”这一手法,勾勒出这样一幅实为景,虚为情的画面,并且赋予了景物以“經年亘月”这一时间概念,增加一种时光的沉重感,将怨妇的怨情推向高潮。作者通过发挥想像,表现于“”,使原和歌的意境得以延伸并拓展,哀怨的主题进一步升华,最后引出了结句:“引领望君几数年”,由这样的感叹,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余味与感叹。三、

11、 诗歌的翻译与再创作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综合性的文学形式。关于诗歌到底可译不可译的问题,自古以来争论不休。有许多人是认为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是不可译的.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德说:“诗歌就是在翻译过程中丧失掉的东西”。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也从翻译的忠实性角度切入,认为翻译中声音节奏的损失或消弭,使文学味大减,翻译中的这种损失几乎没办法规避,诗歌翻译中更是如此。总之,诗不可译论者认为:由于两种语言,文化,历史等的不同,同一意象造成的情趣,引起的联想也不尽相同,所以诗作为情趣和意象的统一体是不可译的。针对于此,我国学者许渊冲则认为:诗不可译论也有一点道理,因为译诗不能百分之百地传达原诗的情趣和意象

12、;但是诗不可译论的错误,却是认为译诗一点也不能传达原诗的情趣和意象。4许渊冲提出“再创论”与“以创补失论”,来证实诗歌是可以通过译者的再创作来实现其可译性。笔者看来,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忠实于原作,同时也要求具有极大的自主性。他们以理解的主动性、阐释的能动性以及重构的创造性把一个全新的译作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译者不能完全脱离原诗随意发挥,因为原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客体具有相对固定的审美意蕴,寄蕴了原作者的某种情感。译者的责任应该是把它们尽量完美地再现出来,在译语读者面前呈现一个忠实的译语文本。对于译者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创造与忠实的关系,使译诗既不会生硬地摹写原诗

13、,也不会毫无节制地偏离原作。如果译者在翻译之际不去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惘顾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本质差异,过于追求与原诗字比句次,不予进行结构性的重新构建,那么译诗就必然会索然无味,失去原有的艺术美感。诗歌翻译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的挑战,诗歌特殊的意境、神韵、美感的传递,尤其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掌握好忠实与创造的度。诚如许钧所指出的:“具有共性的东西的转换无所谓创造,而要使个性化的东西被对方所接受,且又不损伤其价值,就不能不投法探索各种可行的手段,进行积极的交换。这种交换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创造。正因为如此,一部文学作品个性愈鲜明,其文学价值便愈高,而文学价值愈高,传达的局限性就愈大,

14、也越需要译者创造。”5再创作是翻译过程之中不可避免、也不可缺少的部分。原文艺术价值的最大程度再现,需要译者发挥其主体性与创造性,对原文的表现手段、文学意象、文字深层内涵进行到位的传达。从这一点上看,本首汉诗在对和歌的翻译表现上,通过对形式、内容以及意境的再创作,传达了和歌的主题与情感,符合了对和歌艺术价值的再现。综上所述,新撰万叶集上冬17的汉诗是在忠实反映和歌主题与意图的基础上,汉诗作者发挥主体性,通过转换叙述主体,对内容进行取舍,对意境进行补充,将和歌境界进一步拓展的再创作。就此而言,我们要实现翻译的再创作性,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即在于:翻译者的主体性、对象内容的选择取舍之意识、意境再现的目标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诗歌翻译的再创作性。参考文献:1渡辺秀夫.新撰万葉集論 上巻和歌漢詩j国语国文第67卷9号,1998年9月.2泉紀子.新撰万葉集漢詩和歌j女子大文学第32号,1981年3月.3王向远,陈言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m南昌:百花州文艺出版社,20XX年.1 吴卫峰:和歌漢詩詩的世界出会新撰万葉集j比较文学研究67,1995年10月2新間一美:新撰万葉集注釈,上冬卷m和泉书院:20XX年,第381-387页3 渡辺秀夫:新撰万葉集論 上巻和歌漢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