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9977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考情 考纲考频 1.群落的结构特征()3年8考 2.群落的演替()3年7考 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概念与结构 1群落 (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的集合。 (2)特征:物种 、种间关系、空间结构、 等。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 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 不同。 (3)不同群落区别的重要特征:群落的 组成。 (4)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种群,丰富度,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物种,取样器取样,3种群和群落的关系:生物群落以 为单位,是各种

2、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4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 。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和 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种群,作为食物,资源,空间,体内或体表,互利共生,5群落的空间结构,二、群落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 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植物 的散布,即植物不断地进行繁殖和迁移。 (3)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 ,

3、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4) 的影响。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因此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另一个群落,环境,繁殖体,相互作用,人类活动,3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 、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 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3)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 状态。,方向,可测,稳定,4类型,解惑 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可见顶极群落由环境决定。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4、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速度和方向,1判断有关群落及其种间关系叙述的正误。 (1)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2013年高考福建卷)() (2)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2012年高考全国卷)() (3)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2012年高考广东卷)() (5)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2012年高考广东卷)() (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2判断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5、 (1)在一段新建公路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后,其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2013年高考江苏卷)() (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两者演替类型相同(2013年高考海南卷)() (3)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2012年高考海南卷)() (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5)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012年高考海南卷)() (6)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1群落的物种组成 (1)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由不同的物种组成,因此物

6、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3)不同群落其种类组成的优势物种是不同的。如常绿阔叶林主要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相对比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和落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群落的组成及种间关系,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

7、置配置关系有利于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1(2015年佛山质量检测)某弃耕地杂草丛生,生活着田鼠、鼬等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草、田鼠和鼬构成了生物群落 B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 C草田鼠鼬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少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某弃耕地中的植物(杂草)、动物(田鼠、鼬等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由于田鼠的活动范围大,因此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最高营

8、养级的生物所含有的能量最少;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通过生存斗争不能实现共同进化。 答案:C,1群落的结构 (1)群落结构类型,生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易错易混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一个群落内部的垂直分层现象。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能显著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

9、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原因 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必然结果。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2)群落演替的类型,3.群落演替的方向 (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 复杂化、 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 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4群落演替的结果 (1)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2)结构:生物 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3)

10、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群落结构,生态功能,气候,种类,不可逆,易错易混 (1)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3)生态位: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叫做生态位;生态位相互重叠的程度越大,生物种群之间的竞争越激烈,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11、2(2012年高考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多了栖居在乔木层的动物)。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 答案:B,3根据“abc”

12、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模型表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其中c表示种群密度,则a表示_。若要调查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 (2)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_(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_(填“增强”或“减弱”)。 (3)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第_营养级。若c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消耗a_kg。 (4)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_。 (5)若a表示长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_、_。,解析

13、:(1)种群特征中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所以,若模型中的c表示种群密度,则a表示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2)由裸岩阶段最终演替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整个初生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表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c为第三营养级。若c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a的量为120%20%25(kg)。(4)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CO2库,则bc的过程表示CO2由生物群落进入到大气中的过程,该过程是通过植物、动

14、物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5)光照属于物理信息,而花香来自花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所以,ab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c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答案:(1)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标志重捕法 (2)初生 增加 增强 (3)一 25 (4)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或呼吸作用) (5)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实验二十七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 (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_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取样器取样,2实验流程,3.注意事项 (

15、1)可以根据土壤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特点,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2)从不同的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3)从同一个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对不同组之间要进行统计比较。 (4)该实验统计的不是真正的丰富度,而是丰富度的估计值。,4(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由于土壤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不同深度的土层分布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A错误;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体现为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土壤的盐碱度不同,生活的土壤动物种类有差异,体现了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不同土层的动物类群,D错误。 答案:C,5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研究,请回答: (1)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表反映了群落的_结构,同时说明群落中的生物有明显的_现象。 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