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0900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基床表层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17标段路基工程编号:MHTJ-17-LJZY03基 床 表 层 填 筑 施 工作 业 指 导 书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MHTJ-17标段项目经理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6 年 03 月 14 日 发 布 2016 年 03 月 15 日 实 施目 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36.劳动组织 .77.材料要求 .98.设备机具配置 .109.质量控制及检验 .11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601.适用范围适用于蒙华铁路 MHTJ-17标段基床表层填筑施工。2.作业

2、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施工放样,检查基床底层填筑标高、中线、宽度是否符满足设计要求。3.技术要求(1)基床表层应选用 A组填料或级配碎石填筑,填料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要求。(2)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四区段”填料拌合运输、分层摊铺、填料平整、碾压夯实、检测

3、签证、修整养护“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 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1(3)基床表层的填筑按首件工程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压实质量。4.施工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摊铺碾压区段、检测修整区段。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验收基床底层测量放样运输填土摊铺平整碾压三检合格。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按“三检(自检、复检、专检)”制度执行。4.

4、2工艺流程图 4.1 基床表层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基床表层第一层填筑 基床底层验收 测量放样 挂标高控制线 拌料运输料 推土机初平 平地机终平 人工配合找平 碾压 检测 整修养护第一层验收 第二层填筑 测量放样 挂标高控制线 拌料运输料 摊铺机摊铺 碾压 检测 整修养护 检查验收2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做好 A组填料和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2)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3)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

5、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5.2施工工艺(1)填筑前对所需的材料作全面的检查,并提前作好储料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有足够的储料场,保证基床表层的正常铺筑。(2)验收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3)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按 2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4)分层填筑:路基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填土分层厚度根据所采用的机型及压实密度经过试验确定。当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并由两边向中部填筑。为了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及机具安全,一般填

6、筑时路堤边坡应采用加宽3超填,超填宽度不宜小于 50cm。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质量,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砂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 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分层厚度不宜小于 10cm。(5)摊铺整平使用推土机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摊铺整平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止填料离析,使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摊铺均匀、层面平整。(6)碾压:碾压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按首件工程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

7、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5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压实不小于 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3m。填筑碾压要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不得出现纵向接缝。碾压后压实层面不能有明显轮迹,并不能有漏压、松散、起皮现象。压实面层应平整。(7)检测签证:路堤基床表层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填筑,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表 9.3、表 9.4及表 9.5的规定;不同种类填料(除块4石类混合料外)应采用双指标控制,并符合下列规定:细粒土和黏砂土,应采用压实系数 K和地基系数 K30;砂类土(黏砂土除外),应采用相对密度 Dr和地基系数 K30

8、;砾石类土和碎石类土,应采用孔隙率 n和地基系数 K30;块石类混合料,应采用地基系数 K30。(8)路基修整当基床表层施工完后,进行表面整修,测定路基的中线、边线、标高,人工修整路拱,挂线整平。路基预留构筑件,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路面整修后,符合设计要求。(9)沉降观测路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监测,施工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18 个月的调整期及沉降观测期,由专业单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估路基工后沉降,工后沉降满足设计与相关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道碴与轨道铺设。A、有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要求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以下要求:I 级铁路不大于 20cm,桥路过渡段不大于 10cm,沉降速率均不大于 5cm/年。

9、软土及其他类型松软土地基上的路基需进行工后沉降分析。压缩层厚度按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比值等于 0.1确定,且需大于最深的软土层。5软土路基的稳定安全系数 K,不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时K1.20,考虑轨道及列车荷载时 K1.15。路基稳定性、工后沉降或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B、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要求无砟轨道路基的工后沉降不大于 15mm;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竖曲线半径符合 Rsh0.4Vsj时,允许工后沉降为30mm。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 5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路基工后沉降分析时,压缩层厚度按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

10、的比值等于 0.1确定,且需大于最深的软土层。路基的稳定安全系数 K考虑列车荷载时不应小于 1.25。路基稳定性、工后沉降或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无砟轨道路堤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在路基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 618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沉降稳定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C、路基沉降监测路堤在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进行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连续监测。通过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系统的观测与分析评估,在路堤6填筑过程中,指导控制填土速率。根据蒙华铁路特点,主要对软土和松软土路堤、高路堤、陡坡路堤、桥路过渡段进行相关监测,监测剖面间距 1

11、00200m,车站道岔区应加强监测。表 5.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一般 1次/天沉降量突变 23 次/天填筑或堆载两侧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 天第 13 个月 1次/周第 46 个月 1次/2 周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6个月以后 1次/月第 1个月 1次/2 周第 23 个月 1次/月轨道铺设后3个月以后 1次/3 月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中心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当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与监理,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取卸载措施,沉降观测具体施作见路基变形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6.劳动组织(1)劳

12、动组织模式:采用作业队组织模式。(2)施工人员应结合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配置。7表 6.1 人员配置表(每个作业工地)序号 工种或职务 人数1 作业队长 12 技术负责人 13 专职质检员 14 专职安全员 15 技术、质检、测量、材料及试验人员 56 工班长 27 领工员 38 机械工、普工 20其中作业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3)班组长质量责任制对本班组人员经常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质量标准,签订质量责任书,对班组长进行培训,考试合格的发给合

13、格证书,持证上岗。由工班长进行本班组的工程质量自检,工区技术员进行复检,工区质检员进行专检,从而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领导本班组成员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8对本班组的工程质量负质量责任和经济责任。 严把材料使用关,拒绝和制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对不合格的工序做到上道工序不交,下道工序不接。接受质检人员的检查指导,随时纠正违章操作现象。 组织班组人员按时填写各种原始记录、统计报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对本班组人员操作的不合格工序,应主动进行返修重做,直至合格。7.材料要求(1)有砟轨道基床底层填料正线及与正线相连的进出站线路、道岔区路基基床表层填筑0.6m厚的优质 A组填料,当

14、缺乏 A组填料时,经济比选后可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它站线路基基床表层填筑 0.3m厚的 A组填料,基床表层填料颗粒粒径不得大于 150mm。(2)无砟轨道基床底层填料基床表层填筑 0.4m厚的级配碎石,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 7.1的规定,9且不均匀系数 Cu不得小于 15,0.02mm 以下的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 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 D154d85 的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在粒径大于 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 30%。粒径大于 1.7mm的颗粒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 30%,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 6%;粒径小于 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 6;不得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表 7.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通过方孔筛孔边长(mm)/过筛质量百分率(%)0.1 0.5 1.7 7.1 22.4 31.5 45011 732 1346 4175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