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7242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请注意:考生须将本卷所有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静谧的夜晚ho月当空,袅袅的清辉一泻千里。一阵微风吹过,远处的江面荡起阵阵涟y,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zh足流连,怎能不让人浮想联pin!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你多少钱?先生。”B“见义勇为”、“思想品德优秀”的孩子高考该不该加分?C朱自清的散文,有的质朴平淡,孕深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如背影,有的色彩缤纷,流溢着浓

2、郁的诗情画意,如绿。D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3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不仅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拔尖,而且在校里也名列前茅。 B毒生姜、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防不胜防,无所遁逃。C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D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个空格1分) ,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劝天公重抖擞, 。 ,为伊消得人憔悴。

3、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仁人志士总在他的笔端吐露人生抱负:在龟虽寿中曹操以马自喻“ , ”,表现老当益壮的豪情;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来表现自己不挂怀个人得失荣辱的博大胸襟。5名著阅读。(6分,2+2+2)(1) 对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常识的表述及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格列佛游记中,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还发现和不来夫斯古引发战争的起因是利立浦特改变了吃鸡蛋的习惯,不先磕破小端,而是要人们先磕破大端。B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

4、腐败和罪恶。C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主要记述了鲁迅在故乡、到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经历。D朝花夕拾中我“对长妈妈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2) 阿姨家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阳阳到我家里来玩,信手翻看了 我的朝花夕拾。她看到书上的插图(见右图)就缠着我,让我讲讲图里的故事。阿姨见了,微笑着说:“你就给她讲讲吧,说几句就行。”于是,我说:_ _ _。(3) 阿姨听了我的介绍,笑着说:“这人可真孝顺。这个故事很 值得孩子们学习。”对此,你却有不同看法。你的理由是:_。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5+2+2)穿过莽

5、莽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 A 到 B 再到 C 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1) 上段的A、B、C处被抽出了三个词语,分别是“寒带”“温带”“热带”,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这三个词语分别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A_ B_ C_上题中你这样填写的理由是:_(2) 小明认为看云识天气,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准确性不高,为此,他还拟了个上联:“凭经验预测天气,未必可靠。”可是下联他却对不上了,

6、你能帮帮他的忙吗?上联:凭经验预测天气,未必可靠。下联:_。(3) 来到阿里山,听得最多的就是高山青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如果就用这首歌作为广告语宣传阿里山,你认为好在哪里。_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 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完成第7题。(5分)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释】欧阳修早年曾作过颖州知州,晚年引退后,即定居于颖州西湖。一组咏西湖的采桑子词就写在这一时期。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7(1) 作者在这首词中,巧妙地用一个“_”字统领全篇,起到了“

7、纲举目张”的效果。(2分)(2) 与醉翁亭记相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之处?(3分)_ (二) 阅读郑玄传完成811题。(14分)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事扶风马融。融学门徒四百余人,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注释

8、】关:指函谷关。扶风马融: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郑玄是其门徒。图纬: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通人:学识渊博的人。方:儒家学说。8(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 闻玄善算。 ( )玄因从质诸疑义。 ( ) 遣使要玄。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句是(2分)( ) 例句:十余年乃归乡里A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B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乃悟前狼假寐 (狼)9用“/”标出下面

9、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时 大 将 军 袁 绍 总 兵 冀 州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2分) 译文: (2)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2分) 译文: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郑玄身上有哪些特点。(2分)_ (三) 阅读宣纸:“纸寿千年”一文,完成1214题。(10分)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因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宣纸,不惜重金选调国

10、内造纸高手,集中京都开设纸坊,并把自己的书房“澄心堂殿”腾出来造纸。他每天都到澄心堂观看造纸的操作过程,有时干脆脱掉黄袍,系上纸匠穿的围裙,同工人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宣纸,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时间,终于造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好纸,李后主就命名它为“澄心堂纸”。这是宣纸中的珍品,一律由皇宫保管,李煜自己享用。文人雅士一旦拥有宣纸便是如获至宝。欧阳修、苏轼等人得到澄心堂纸“如得天球拱璧”,欣喜若狂,颂赞备至,留下“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等佳句。据旧唐书载: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及“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

11、这位当时身居宰相高位又潜心学问的老人在文中极为公正、不加任何雕饰地说到宣纸,这也是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最早的文章。后来陆续出现有关宣纸的故事,笔者载三则。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写到宣纸,宝玉、黛玉、宝钗等在议论画大观园时,宝玉说:“家里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补充道:“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那“雪浪纸”,即宣纸。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写信给郑振铎,说:“用纸,我认为不如用宣纸而较耐久,性亦柔软,适于订成较厚之书。”鲁迅先生还曾赠宣纸给一位苏联木刻家,后来他收到一批回赠的苏联版画。另一位使用宣纸的苏联木刻家对宣纸的评价是:“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12根据文意,说说宣纸为什么能获得“纸寿千年”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