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7121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2 百日维新课后知能检测 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 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维新派()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解析】这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这反映了他们不敢彻底与封建制度决裂,只能以此来减少变法的阻力。【答案】D2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D裁汰绿营【解析】从材料中“大小官僚”“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以做出

2、判断是撤并闲散机构和裁汰冗员,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B3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ABCD【解析】从失败的原因看,是正确的,从失败的结果看,是正确的,从失败的启示看,是正确的。【答案】D4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竞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解析】从“一无可冀”、“茫无可

3、倚”等关键词中即可得出结论。【答案】B5维新派最为激进的谭嗣同痛骂君主的残暴,但却得出“易君”结论。造成这一结论的根本原因是()A受日、俄等国政体的影响B与谭嗣同的家庭有关C与康、梁的影响有关D资产阶级上层对封建势力的依赖【解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对封建势力存在着依赖性。【答案】D6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A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解析】思想解放应从引进或宣传新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方面去思考,维新派主

4、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C7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解析】本题是站在人类历史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的。A项因维新变法失败而丧失其主导地位;B项表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具体主张;D项是维新思想的特点。【答案】C8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挽救民族危亡B要求变革一些旧制度C与顽固派进行论战D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解析】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

5、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性。【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原强和天演论(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2

6、)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材料一中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材料三中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答案】(1)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2)体现:允许

7、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10(2013盐城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的诗歌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字林西报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

8、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康有为遗稿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解析】梭伦改革崇尚中庸,戊戌变法过于激进。两次改革之所以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可以结合两次变革的特征分析。依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分析失败原因。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能过于激进。【答案】(1)特征:中庸;激进(或急功近利)。原因: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广泛支持;戊戌变法: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2)认识: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