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333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语文 散文 第5单元 略读光树(节选)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晨曦(x)吝啬(s)褊(pin)狭B臃(yng)肿 黑魆魆(x) 奄(yn)忽C阴霾(mi) 窸(x)窣 畸(j)零D树瘿(yng) 锡箔(b) 棕榈(l)【答案】C(A褊:bin,B奄:yn,D瘿:yng)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萦绕(萦回)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陆离光怪(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B熏风(秋风)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C奄忽(忽然)阴霾(霾

2、的通称)前仆后继(前边的人倒下,后面的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D泫然(眼泪下滴的样子)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的一点,和黄斑相邻,没有感光细胞,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比喻不能感受外界信息的地方)树瘿(树瘤)嘿然(默然)【答案】B(熏风:和暖的南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著名金融学家郭田勇与10余家金融机构共同把脉互联网金融未来。B你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古老悠远的城墙遗址,宁谧幽雅的大成圣殿,古韵流淌的宽窄老街每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C中日关系的发展并

3、不令人乐观。如果发生意外,地区局势有可能失控,在未来的数月乃至数年中,避免中日间矛盾的升级是十分重要的。D他们在一封致ABC的公开信中说,这段不当内容已远远超出童言无忌和美式幽默的范畴,而主持人吉米基梅尔和ABC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华人并不缺少幽默感,但不能容忍这种公然歧视。【答案】B(A.把脉:诊断;比喻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出分析判断。B.唾手可得,指极容易得到,此处应为“触手可及”;C.乃至:甚至;D.不可推卸:承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联合国安理会能否主持公道,能否及时阻止他国干扰叙利亚内政,这对叙利亚国内局势的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B通过人民网9月19日

4、刊发的消息,使我们了解到在节日禁令颁布后的首个中秋仍然存在着顶风送礼的现象。C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武汉地铁2号线拟再增新车上线运营,并向南延长至高新六路。D由于国会无法通过预算,美国联邦政府停摆。一些公共景点也停止对外开放,时隔17年,美国民众再尝政府“关门”苦果。【答案】D(A.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B.“通过使”有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C.,成分残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后应添加“的压力”。)5下面对光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作者关于“光”的感受极为细密,导致整篇行文也十分

5、精细、绵密。B全文共九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晨光,第二部分(34段)写阳光,第三部分(58段)写光与黑暗的关系,第四部分(第9段)写夜晚的声音。C作者从黎明写起,黎明是通过光来显现的,“只有窗口模糊灰白的一小方天”,“不过是灰白的晨曦”。此时作者尚在“刚醒未醒之间”,感觉是混沌的(这种处于临界点的混沌感觉在后面多次出现),这晨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灰败冷寂”,因为它掀起了“昨天的愁烦”。不过,作者认为“晨曦最活泼闪烁”,只是不易被人觉察罢了。D作者拿阴天的灰色和晨曦的灰色相比较,随后进一步指出“晨光比其余的光羞缩胆怯”。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

6、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早晨的“可爱”。【答案】B(第1段为第一部分,第24段为第二部分)6下面对树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除了重点谈菩提树、圣诞树、棕榈之外,还谈到桑、松等。在作者看来,这些树,或者与一种信仰有关,或者代表了一种精神。B菩提树与基督有关,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与佛教有关,担负着一种救赎主题;棕榈与回教有关,体现了倔强、忍耐的品格;桑虽然无关信仰,但显示了可贵的朴实与清严;松则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原文共四节,这里选了其中的三节。C“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起头这句简洁的陈述直截了当地将菩提树的姿势呈现了出来“谦逊”“生长在

7、都市的盲点”,这句话仿佛探照灯一样,其光线所及,后面的几段描述都在它的辐射之下。D第一节的第二至六段,不同侧面刻画了菩提树的树身、叶廓乃至表皮,有的着眼于细节(第五段),有的偏重于整体(第三段),有的是二者兼顾(第二、六段)。在第一节末段的后半部分,“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地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点明了菩提树与佛教的关联,深化了前面所有描述的内涵。【答案】B(“基督”和“佛教”对调)二、语段精读阅读光全文,回答以下问题。7本文围绕“光”,作者写了它的几种变体?_【答案】由此及彼,进行相关联想,如由光及光的变体,由光及影等。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光与黑暗

8、的关系的?_【答案】由自然的描述到哲理的阐发,进行深入的挖掘。9作者是如何展开她的思路的?_【答案】由物及人,进行广泛的联想。10下面对文章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不停地抖动闪烁,欲言又止,欲进又退”,写出了晨光的“羞缩胆怯”的样态。B“它活跃跳动,来去无定,忽而臃肿肥矮,忽而修长灵活,你回观壁上,为这黑魆魆的巨人所惊,转眼间,它又倏忽不见,再转身时,它又悄无声息的偷到你身后,你不动,它隐隐对你奸笑,你稍一转侧,它张爪扑来。你向前,它悠悠地向后退,谦虚地缩小了身子,你退后,它又复伸展得庞大可怕”,写出了烛光下影子“真正得了生命”。C“下了百叶窗,你简直可以听见阳光在外面抵门,你闭着

9、眼不理,眼前只见一片红,在闭紧一点,就是一片绿,窗外的温暖随着颜色的诱惑透进来,逼得你不能不开窗,于是一片耀目的白光从外面直泻进来,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每个角落,活泼泼闹营营的把室内的肃然之气都赶跑了”。写出了阳光的“声”。D“失去了夜间的专制”的黑暗“轻悄乖觉的向后退缩”,青天“都不敢蓝得放肆”,“一两颗小星”“完全失去了隔夜的淘气”,“孤高脱群”的闪电“幽然淡笑”,“地下开着的小白花倔强地举首鹄立”等,都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答案】D(不是通感,是拟人)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蓦然回首,“你在哪里”柯岩仙逝据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多年前,柯岩在诗歌周

10、总理你在哪里中,用这样的诗句缅怀伟人的离去。今天,她的身后,诸多朋友和读者也这样呼唤着,不舍她的远行。12月11日13时35分,当代诗人、作家柯岩在北京溘然长逝,走完了她82年的人生历程。“她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一个一直在燃烧着自己、同时用激情燃烧别人的人。她周身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人高洪波,谈起这位相识、相交多年的前辈,声音显得有些低沉。可能没有多少人记得或知道,柯岩本来的名字叫冯恺。1929年出生的她,20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后60余载,她笔耕不辍,佳作频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曾以儿童文学和戏剧文学作品闻名于世,她的“小兵”的故事“小迷糊”阿姨等作品,吸引了无数

11、小读者。她的政治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更是轰动全国,叩动了几代人的心弦。“我的愿望只是让我的作品像岩石上的小树一样,能为我的人民贡献一分氧气,能给我们的生活投下一片绿荫。”柯岩曾这样阐释自己笔名之涵义。她的愿望,随着柯岩这个名字,一点点走近读者的心。“看她的名字,读她的作品,以为一定是个男作家,直到我1978年第一次见到她时,才惊讶于能写这样文字的人,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老大姐。”这是当年曾是文艺报记者的高洪波对柯岩的“第一印象”。同为擅长写报告文学的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用“她是一把柔美的钢刀”形容柯岩的写作风格。“柯岩勇于面对现实,不回避问题,有很强的政治素质。”“以小见大,大题小作。

12、写的是儿童故事,事实上则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反映大社会中的大问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这样评价柯岩为孩子们写的作品。而让柯岩的名字真正为全国人民难以忘怀的,是她的名作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亲耳聆听这首诗时,句句声声打动着我的心,这是祖国的声音,这是人民的声音,也只有人民的作家、诗人才能写出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一位柯岩的读者得知她离去的消息,在网络上这样缅怀她。“在我80年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阳光灿烂,也跌入过深渊,跋涉过险滩,但只有在知道了我是谁、懂得了感恩之后,才有了完满的幸福和真正心灵的安宁。”两年前,柯岩在我是谁一文中曾经这样总结过自己的一生。的确,爱与责任感,是柯岩人生轨迹中清晰的

13、印痕。为了写好寻找归来的世界,柯岩曾长期深入工读学校,与孩子们一起生活,深入他们的世界。曾经的“问题少年”,如今的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秘书长谭朴,便是在工读学校读书期间结识的柯岩。“虽然我们犯过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柯岩老师还是那么爱我们,视我们为祖国的花朵。”谭朴说,柯岩的为人,如同她的诗一样,影响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她认为,文学的功能、作用是应该教化人心,为时代立言,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丝毫不能懈怠。”高洪波把创作着的柯岩评价为“一个战士”。而在生活里,“她真的是一个战士”。至亲离世,柯岩的儿子贺小雷忍着悲痛向我们叙说:“十多年来她积劳成疾,身体一直不好,心脏搭桥、摘除一个肾脏、高血压、

14、糖尿病但她坚强乐观,尽管被病魔缠身,但直至临终前,柯岩仍未放下手头的编辑工作。”贺小雷说,7月中旬,已经住院的柯岩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马上施行了气管切开进行抢救:“她没有机会留下最后的话语,但她一直在和疾病作斗争,扛到了最后一刻。”“一辈子都在路上,都在处理事情”,这是子女们心目中的母亲。“我们怎样面对她不在了这个事实?”贺小雷说,全家人聚在一起,想来想去,最后我们一致觉得:“母亲柯岩,出差了。”11文中划线句子“她是一把柔美的钢刀”有什么含意?_【答案】“钢刀”表明柯岩的作品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揭露社会问题,敢为时代立言,反映人民心声;“柔美”表明柯岩的作品讲究艺术美感,具有优美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感染力。12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归纳概括柯岩的形象特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