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211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中地理 2.3.2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每课一练 中图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读“下面的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23题。2关于构成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景观中的岩石为沉积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B景观中岩石属于岩浆岩,岩层结构清晰C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D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3关于形成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C景观中,冰川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D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

2、入影响变质的岩层4.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B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C金字塔毁“容”雨水的侵蚀作用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侵蚀作用6图甲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乙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7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处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

3、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下图是“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89题。8该地区的盛行风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9此处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国的()A云贵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成因上与外力作用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B C D11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沙尘暴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A B C D二、综合题12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

4、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故乡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图。(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海拔最高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该地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呈扩大化的趋势,其原因是什么?它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13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模式图”,完成下列问

5、题。 (1)在图中标出箭头,以正确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将字母A、B、C、D所代表的作用填在右图箭头旁。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_。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质构造是_,其中A为_斜,B为_斜。(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_(流水、风力)的_(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3)四处的岩石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处还是处?_处。(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_,水旱灾害增加。(5)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_处;

6、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处。(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多选)()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答案1A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曝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在地表沉积起来,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2C3.B认真识读景观图片,为黄山,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上升的块状山地(地垒),其岩石为岩浆岩,多奇峰怪石,主要是岩石长时间受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尽管此处流水作用强,但不是流水溶蚀作用。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如题中图。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此处原为古

7、地中海的一部分,后因板块挤压而隆起,景观中岩石属沉积岩。板块交界的断裂带上,岩石破碎,长期的流水侵蚀发育成河谷。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上面的岩石受力小被侵蚀的少,下面的岩石受力大被侵蚀的多,故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从岩石的软硬程度来看可能下部要软些。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属沉积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受高温变质而形成的一种变质岩。4CA图为褶皱,B图为断层,D图为火山喷发,都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C图为河口三角洲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5B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属于风化作用;金字塔毁“容”属于风蚀作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属于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而黄土高原的沟壑属于流

8、水长期侵蚀作用,故选项B是正确的。6B珠峰大本营地势高,气温低,冰川作用强烈,但由于该地相对平坦,冰川作用以冰川堆积为主;雁荡山降水丰沛,流水作用强烈,陡崖峡谷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7B水下沙坝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因为河水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流速减慢,河流中泥沙堆积而形成的。8B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9B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10A11.B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形成及其相关性。第10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

9、风力搬运作用。华北平原则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堆积而成,故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堆积作用。故对,错。第11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故正确。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故错。12(1)B(2)C冰川侵蚀作用(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4)风向箭头从右向左。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干旱地区面积广;人为原因:植被遭到破坏,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埋没村舍、道路,破坏农田、牧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相关知识。A图为风蚀蘑菇,E图为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图为海

10、蚀地貌,C图为冰蚀地貌,D图是河口三角洲,是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13(1)(2)如下图所示:(3)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解析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中,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相互转化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具体体现。变式图将课本图简化,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将转化的箭头画出。至于每一箭头所代表的地质作用,根据岩石的成因,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将全过程予以概括: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14(1)褶皱背向(2)流水侵蚀(3)(4)增加(5)BA(6)ABD解析(1)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地质构造类型。(2)根据地貌特点分析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3)坚硬的岩石不易被侵蚀,处岩石受挤压较处坚硬,花岗岩是侵入岩。(4)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环境效益,不能任意砍伐。(5)背斜利于储油,向斜利于储水。(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