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51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唐诗五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赏析:此诗即事写景,撷取眼前瞬间景致抒写自身顷刻间独特感受。小雨暂歇,轻阴未散,一派清润气息为诗境定下基调,深院闭门,则又将主体幽静情趣充溢其间。后二句写坐看之间,顿生奇感,青苔之色似欲扑上人衣,既因清润气息之托衬,又因主体情感之投入,而静景之活化,更为全诗注入无限生机。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雉雊(zh gu),雉鸣叫。赏析:诗写田家晚归景象,借

2、以抒发自己亟欲归隐田园的心情。开篇夕阳村落,牛羊徐归,渲染暮色,明点“归”字。中间六句描写野老迎候牧童、农夫亲切絮语以及雉雊蚕眠,各得其所,展现了一幅农家风俗画卷洋溢着浓厚的人情味与和谐感。末二句直表心绪,诗人由即目所见联想到自身处境,既羡慕又惆怅。田园之中,不独农人,就连虫鸟亦自有所归,而自身仕途受挫,无所依傍,却仍彷徨中路,相比之下,归隐之念自然生出。结尾以式微之歌回应开篇“归”字,完成章法。诗经邶风中有式微篇,内容有思归之意。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浣女(hun)惘然(wng)秋暝(mng) 怅然若失(chung)B凋落(dio) 城垣(hun)鬓角(bn) 栩栩

3、如生(x)C蝴蝶(di) 浊酒(zu)锦瑟(s) 潦倒不堪(lio)D寂寞(m) 琴弦(xin)江渚(zh) 沧海桑田(cng)解析:A项,怅chng;B项,垣yun;C项,浊zhu。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清泉秋暝淮河望帝春心B鱼舟遥望潮湿篮田日暖C楼兰寂寞矮城杜娟啼血D艰难莲藕惘然苍海月明解析:B项,鱼渔,篮蓝;C项,娟鹃;D项,苍沧。答案:A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望帝春心托杜鹃B青海长云暗雪山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黄沙百战穿金甲解析:A项,动词,托付,B、C、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萧

4、萧下(落叶)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此情可待成追忆(岂待)C夜深还过女墙来(古代指为女子经过筑的墙)山居秋暝(晚)D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声音喧哗)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解析:C项,女墙:石头城上的矮墙。答案:C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中“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均以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B从军行(之四)中第三、四句是直接抒情,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低沉压抑。C刘禹锡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中来描写,尤显故国的没落荒凉。D登高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四联各自对仗,以雄阔之景写壮心不

5、已之情。解析:A项,“浣女”“渔舟”为间接描写;B项,并非“嗟叹战争艰苦,归家无日”,情感应为坚定深沉;D项,写出的应是作客思乡、悲秋苦病、忧时伤国之情。答案:C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1)明月松间照,_。(王维山居秋暝)(2)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之四)(3)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_,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5)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6)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7)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8)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答案:(1)清泉石上流(2)黄沙百战穿金甲(3)无边落木萧萧下 (4)淮水东边旧时月(

6、5)只是当时已惘然 (6)渚清沙白鸟飞回(7)艰难苦恨繁霜鬓 (8)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 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 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 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解析:A项,xi,shn,gung /kung;B.项,zhu,l,t;C项,y,chn/chng,ji;D项,x,yu,bng/bng。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 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解析:A项,萃粹

7、;B项,理礼; D项,霄宵。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2)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是非常重要的。(3)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A溶化沟通喧哗B溶化勾通喧闹C融化勾通喧哗D融化沟通喧闹解析:(1)“溶化”和“融化”都有“冰、雪等”变成水的意思,故此处两个词都可用。(2)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根据句意,此处应用“沟通”。(3)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喧嚷。喧闹:喧哗热闹。本句的语境是农贸市场,“喧闹

8、”明显更加合适。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解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

9、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此处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符合题意,使用恰当。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

10、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解析:A项,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应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B项,句式杂糅。应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D项,表意不明。“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答案:C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满庭鸟迹印苍苔。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

11、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答案:B二、阅读鉴赏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山居秋

12、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诗的第三联写了“浣女”等人的活动,但开头为什么说是“空山”?_(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答案:(1)一方面,山中树木茂盛,掩蔽了人们的活动,显得“空”;另一方面,“空山”二字点出此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感受。(2)主旨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思想。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