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43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试题4 新人教版必修2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哲学精神的兴起、演进和繁荣,与先秦子学息息相关。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不同的文明都经历了一个轴心时代。这是一个颇具启发的说法。至少对中国哲学而言,子学的兴起可以视作哲学的开创期,子学构成了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核心内容。先秦哲学家面对当时社会的空前危机,自觉反省夏商周以来的文化传统,对天人关系、内圣外王以及人生态度等问题作了深入探索,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这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当然,和其他的文明不同,中国的哲学突破自有其独特之处。

2、先秦诸子大多着眼于人世,有浓厚的社会关怀,致力于理想世界的建设。孔子、孟子、荀子如此,老子、庄子以及黄老学派同样如此,其他各家也不例外。中国哲学的基本性格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并且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发展。黑格尔说,欧洲人每想起希腊,就会有家园之感。这句话,用在中国人之回想先秦,应该也是恰当的。但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并没有继续下去。秦王朝建立后,以法家思想为蓝本治理国家,采取严酷的文化政策,甚至于焚书坑儒,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一次压制。到了汉代武帝时期,又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最终形成了经学一统的思想格局,这是国家权力对思想的第二次压制。自此后,中国哲学就在国家权力和

3、正统意识的压制下迂曲而行。经学的地位日益无法挑战,多元思想被视为异端而屡受打击。唐代犹能三教共存,而宋代之后,在政治权力的挟持下,“道统”成为思想压制的新武器。尤其是明清两代,陆续有各种迫害异端的惨剧发生,文祸不绝,士人寒心。集权制度下的社会慢慢僵化,集权意识下的思想慢慢退化。失去了多元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思想文化的活力不断弱化,直到整个民族丧失创造力和改变自我命运的能力。当然,无论怎样强大的专制,也无法真正统治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因为这违背了人的内在要求,也无法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历史上看,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抑或经学的任一派别,在获取独尊地位后,都会逐渐陷于僵化停滞的状态,并进一步造成

4、思想学术的普遍凋敞。思想一统的局面在国家权力的扶持下还可勉强支撑,而一旦经学思想丧失强制性的体系支持,就会迅速堕入溃败。此时,受压制的哲学思想往往会马上找到生长的空间。因而我们会看到,经学的凋敝经常会激发子学传统的复兴,或者某种新形态子学的兴起,这差不多是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规则。东汉末年,经学为世家大族把持,成为繁琐的章句之学,又因为与谶纬之学结合而堕落为灾异神学,弊极而衰,于是从汉末开始,经学一蹶不振,而老庄强劲复兴,进而慢慢推动了魏晋时代子学的复兴,由此学术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文学、美学、艺术等各领域都进入了一个大创造的时代。这一格局延续了数百年。之后的时代同样如此,往往在独定一尊的专制思想

5、衰落后,多元化思潮就会随之涌现,亦即由子学的复兴来重新焕发哲学的生机。明代理学一统天下,而傅山等发出质疑,并提倡与之相对的子学。清代思想专制解体后,又有清末的子学复兴。在某种意义上,“五四”精神亦复如是,它在西方思潮的推动下,对清代的思想专制进行了全盘的清理。一元衰而多元兴,子学正是凭借着其自有的坚韧生命力,在时间的长河中连绵反复,不断自我重生。(节选自2013年12月16日15版光明日报)1下列对“子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学的兴起可以视作中国哲学的开创期,中国哲学精神的兴起、演进和繁荣,与先秦子学息息相关。B子学在经历了国家权力对思想的两次压制后,日益无法挑战经学的地位,多元思想

6、被视为异端而屡受打击。C子学传统的复兴,或者某种新形态子学的兴起,往往是因经学的凋敝而被激发的,这就是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规则。D子学凭借着其自有的坚韧生命力,衰而兴,兴而衰,不断自我重生,不断重新焕发中国哲学的生机。【答案】C(太绝对,文中的说法是“这差不多是中国哲学历史的基本规则”。)2关于子学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的文明都经历了一个轴心时代,子学构成了中国文明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核心内容。B先秦诸子大多着眼于人世,有浓厚的社会关怀,致力于理想世界的建设。中国哲学的基本性格就是在先秦形成的。C汉代武帝之后,中国哲学就在国家权力和正统意识的压制下迂曲而行,子学对思

7、想文化活力的影响受到限制。D从汉末开始,经学弊极而衰,而子学强劲复兴,由此学术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文学等领域进入了大创造时代。【答案】D(曲解文意,“强劲复兴”的是“老庄”,“魏晋时代子学的复兴”是被“慢慢推动”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因为此后经学获取独尊地位,并没有能够继续下去。B思想一统的局面一旦丧失强制性的体系支持,就会迅速堕入溃败,受压制的哲学思想往往会马上找到生长的空间。C无论怎样强大的专制,因为违背了人的内在要求,而无法真正统治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世界。D往往在独定一尊的专制思想衰落后,多元化思潮就会随之涌现,明代如此,清代亦如

8、此。【答案】B(张冠李戴,不是“思想一统的局面”,而是“经学思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文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

9、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

10、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案:止住、停住B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诣:拜见C迁尚书,典选举 典:主管D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 南:南方

11、【答案】D(向南进发。)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闻其为张羡谋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B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C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D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答案】B(A.替,介词;B.以:介词,拿;介词,因为。C.于是、就,副词;D.他的,代词。)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孙坚推荐桓阶做了孝廉,朝廷又授予他尚书郎一职。桓阶因父亲的丧事回乡,恰逢孙坚攻打刘表,刘表战死。桓阶很讲道义,到孙坚处要回尸首,请求为他办丧事。B太祖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抗,刘表投靠袁绍。桓

12、阶说服长沙太守张羡站在曹操的一方抵抗刘表。C曹仁被关羽的军队包围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去解围,但形势不容乐观,于是曹操欲亲征,被桓阶力劝未去,最后敌兵自退。D毛玠、徐弈为人刚直少有同党,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善,多次诽谤他们,全靠桓阶才使他们相安无事。【答案】A(应该是孙坚战死,他到刘表处要回孙坚的尸体。)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译文:_(2)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译文:_(3)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译文:_【答案】(1)明府要想立功明大义,得福避祸,就不应该与他共同行动。(2

13、)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祭酒,想将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3)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参考译文: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曾任郡功曹。太守孙坚荐举桓阶为孝廉,朝廷授予他尚书郎的官职。父亲去世后桓阶奔丧,回到乡里。适逢孙坚跨江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险到刘表那里乞求将孙坚的尸体要回,刘表认为他很讲道义就把孙坚的尸体给了他。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刘表以全州响应袁绍。桓阶对长沙太守张羡说:“凡干事情离开正义,没有不失败的。过去齐桓公率诸侯去尊崇周朝,晋文公驱逐叔带而接纳周王。如今袁绍反叛,但是刘牧响应他,这是取祸的道路。明府要想立功明大义,得福避

14、祸,就不应当与他共同行动。”张羡问:“但是跟谁才对呢?”桓阶说:“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挽救朝廷的危难,奉王命而讨伐有罪的人,哪一个敢不服?当今若以整个四郡保三江等待着曹公来,为他做内应,不也可以吗?”张羡说:“好!”于是以长沙及附近三州来抗拒刘表,派使者到曹操那里。曹操十分高兴。适逢曹操与袁绍接连作战,军队未南下。刘表急速攻打张羡,张羡病死。城破,桓阶就自己隐藏起来。时间长了,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祭酒,想将妻子的妹妹蔡氏嫁与他。桓阶说自己已经结婚,拒而不受,又借口有病告退。曹操平定荆州,听说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主簿,升任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

15、,临菑侯曹植又很得宠。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秘密谏,前后十分恳切。另外毛玠、徐弈因刚正不阿,不结帮派,而不被西曹掾丁仪善待,西曹掾丁仪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左右周旋保护了他们。桓阶与人为善好心救人,多是这样。他升任尚书,主持选举。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去救,就要失败了。”惟独桓阶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是怕他们二人不能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是。”“那么您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之中而死守无二心,就是因为有大王您在远方支持他们。人据守着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停止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