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32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xu)浪笑敖(o),中心是悼。终风且霾(mi),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终风且曀(y),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t)。曀曀其阴,虺虺(hu)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注释】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疾风。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中心:心中。悼:伤心害怕。霾: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曀: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曀曀:天阴暗貌。虺:形容雷声。怀:思念。【译文】狂风迅疾猛吹到,

2、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狂风席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狂风遮天又蔽地,不见太阳黑漆漆。长夜醒着难入睡,想他不住打喷嚏。天色阴沉黯无光,雷声轰隆开始响。长夜醒着难入睡,但愿他能将我想。【赏析】本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第1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的。“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

3、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第2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2章。第3、4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

4、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湮没/殷红修葺/茸毛桎梏/痼疾B. 酣畅/鼾声邂逅/松懈自矜/吟诵C. 收讫/迄今濡染/蠕动散户/懒散D. 沙砾/闪烁希冀/羽翼甬道/怂恿 解析:A项,yn,q/rng,g;B项,hn,xi,yng,jn/yn;C项,q,r,sn;D项,l/shu,j/y,yng。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B财政部领导强调,近年来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远未到敞开花钱的时候,仍需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5、,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解析:A项,“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该句写的不是心理状态。B项,“精打细算”指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C项,“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这段文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D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6、是()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B班主任要林跃负责出一期庆祝元旦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林跃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D我们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解析:A项,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项,意思不明,“不是”应改为“是”。C项,句子杂糅。“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不通。正确的说法是“引导青少年

7、树立如此意识和养成如此习惯”。答案:D 4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A BC D解析:总领全文,应在最首,可排除A、C两项;从中“一提到”可知,应紧接,故可排除D项。答案:B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

8、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5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_答案:(1)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6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_答案: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

9、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二)阅读下面传记,完成79题。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李岚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1925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他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饿饭,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习,并成功地创作了风,得到老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

10、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1935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冼星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唱救亡歌曲。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正当他注意“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

11、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这样,他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设施和条件很差,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教学和创作热情。他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

12、生了巨大影响。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拿到歌词后,他收集创作素材,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还去学唱船工号子。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完成了。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多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黄河大合唱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

13、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雄壮而激奋,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而且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苏联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当年11月14日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7冼星海是怎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的? _答案:创作抗战救亡歌曲;为贫苦孩子辅导,教唱救亡歌曲;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培养抗日青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8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