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26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呼唤生命教育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4尊重生命永远忘不了那朵开放在枪口上的蓝色的小野花,用它纤细的美丽抵抗着身后的暴力;永远忘不了那双黑色的大眼睛,忽闪在黑洞洞的枪口下面,默默企望和平。越战期间,一位越南小姑娘把一朵野花插到美国大兵的枪口,告诉他:鲜花比子弹好。7小时后,小女孩被击毙。上个世纪的世界硝烟滚滚,到处都是破碎的家园,到处都是被战火灼伤了的残花败叶,人类前所未有地构建文明,又用最快捷、最先进的方式将其毁坏。战争,成了人类嘲弄上帝的最为经典的形式。文明之花的凋零也许从不使一些人担忧,他们甚至可以透过凋败的焦黄看到其中金子的成分。美国,这个依

2、傍战争发达起来的幸运儿已经无法满足于偶获的利益,它迫不及待地要把整个世界变为其炮制血腥利润的“梦工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以及近在咫尺的美伊战争,苦难的阴影笼罩了世界各地,独有它,坐享着滚滚而来的利益。战场上消失的生命曾给美国社会带来过不小的伤痛,每一次的反战运动,都成为淤积的战争伤痕的总爆发。最近在报上看到一位走在反战游行队伍最前面的老妇人,她的四个儿子都在抽签参战的应征者之列,她说她感到害怕,如果她也像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位母亲,在白发苍苍之年收到第四个儿子的死讯,她将怎样生存下去?战争就是这样简单地摧毁了他们的幸福,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未来,而这还是在一个掌握着战争主动权和绝对优

3、势的国家里,如果是弱小得毫无抵抗之力的被侵略国的人们,他们的未来又是怎样呢?当人们首先丧失了生存的权利,请不要与他们妄谈尊重。人们首先应当拥抱生命,然后再去索取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这些昂贵的礼物。可笑的是,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往往以这些东西的取得为借口轻易地抹去珍贵的生命,更有聪明者把这些称为:为和平而战。尊重生命,请让我在这里响亮地说出这四个字,不要炮火浇灌下的繁荣,不要用鲜血淋漓换来狭窄而昂贵的权利。就像那朵在枪口下永远枯萎了的蓝色的野花,我们需要它永远地开在世界的心中。(本文来自作文网)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虐待(n)遗憾(hn) 泛滥(ln) 无所适从(sh)B.

4、践踏(t) 枯竭(ji) 销蚀(sh) 追求成功(zhu)C. 脆弱(cu) 挫折(cu) 欺侮(w) 幸免于难(nn)D. 珍惜(x) 皈依(u) 威胁(xi) 真诚回报(chn)解析:C项,“侮”应读w。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B这一切都直接或见解地消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C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归依。D这些都会使人体会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是从的感觉。 解析:B项,消销;C项,归皈;D项,是适。答案:A3填入下列各句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5、)(1)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_生命的现象。(2)生命意识_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3)资源的日益_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_的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A虐待突出枯竭畏惧B危害凸显枯萎畏惧C虐待凸显枯竭敬畏D危害突出枯萎敬畏解析:(1)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危害:使受破坏,损害。(2)突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凸显:清楚地显露。(3)枯竭:干涸;断绝。(体力、资财等)用尽。枯萎:干枯萎缩。(4)畏惧:害怕。敬畏:又敬重又畏惧。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B另一方面,人

6、们从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C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所以,发展是生命意义的标志。D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因而更加珍惜生命。解析:解析:B项,“从”用作介词,有“起于”的意思,“从”表示“拿做起点”,“在”用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根据句意,此处“从”改为“在”。 C项,“所以”在现代汉语中常与“因为”连用,此处“所以”改为“因此”。D项,“因而”改为“从而”。“因而” “从而”都能用在两小句之间,“因而”所在的语句是因果语意,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果;“从而”也可以表示结果,但还可以表示有进一步的行动,带一定的目的性;根据句意

7、,此处 “因而”改为“从而”。答案:A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都正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B青少年漠视与践踏生命,笔者认为,其原因是与我国生命教育程度不够有关。C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亲朋等的爱心与同情。D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解析:A项,前后矛盾,“正”表示进行时,“折射出了”中“了”表示完成时,删去“正”。B项,句式杂糅,“其原因是与我国生命教育程度不够有关”可分解为两个句子:其原因是我国生命教育程度不够,与我国

8、生命教育程度不够有关。可删去“其原因是”。C项,“家人”“亲朋”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可删去“家人”。答案:D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折射挫折折腾折本B强大 强烈 勉强 倔强C当差 当道 妥当 当铺D参差 出差 差错 差劲解析:A项,zh,zh,zh,sh;B项,qing,qing,qing,jing;C项,dng,dng,dng,dng;D项,c,chi,ch,ch。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彷徨愁怨 寂寥静默凄婉惆伥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C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D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解析:A项,伥怅;B项,捍悍

9、;D项,藉籍。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B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C目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D藏玉之人如过江之鲫,购玉之人也更仆难数,但赏玉之人却寥寥无几,许国文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其赏玉功力在圈内也是大名鼎鼎。解析:A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B项,

10、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对方面去了;C项,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D项,过江之鲫:比喻赶时髦的人很多。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教育路线活动,就是要解决“四风”问题。B在信息化的今天,中秋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是华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C前些日子,成龙在微博中表示将他收藏的20年前的4间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一所大学,消息一出,争议四起。D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已攀升

11、至4.2亿,在全部网民中占74.5%。解析: B项,搭配不当,“民俗”不是“节日”;C项,语序不当,“20年前”应移至“他”与“收藏的”之间; 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据”。答案:A5下面一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只要说及梧桐,人们总会冠以“法国”之称。原来,梧桐生长于中国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内,故有人称之为“法国梧桐”。八年前,我在德国、法国、比利时,那满街的梧桐树,让我在一个个陌生之地似乎找到了唯一熟悉的感觉。这意外的惊喜,让我这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然而,欧洲的朋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梧桐”。尔后,梧桐被带到法国种植,法国人以至全欧洲人皆称之为“中国梧桐”。ABC

12、 D解析:根据衔接词语“然而”“原来”“尔后”“这”等即可判断。答案:C二、阅读鉴赏(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的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 第二,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没有了生命个体的存在,就不会有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所有的人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

13、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殊不知,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最基本的现实,是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皈依。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14、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欺侮、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日益严重的现象,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有关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的一种方式。这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不够有关。鉴于此,我们呼唤生命教育。6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然后概括其主要内容。答: _答案:中心论点:我们呼唤生命教育;主要内容: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7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1)第一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价值的前提与先决条件。” 一句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 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