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23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睥睨(p)偃仰(yn)无边无垠(yn)B倏忽(sh) 瓮牖(yu) 好高骛远(w)C连累(li) 潮汐(x) 模棱两可(ln)D倜傥(tn) 绿林(l) 半身不遂(su)解析:C项,棱ln。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B面相看上去颇为能干的政客,竞选获

2、胜的概率会更大一些。颐指气使的CEO,更可能经营一家有前景的公司。C一部三国,让后人望洋兴叹。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D足协掩耳盗铃,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闭目塞听、黑白颠倒,终成今日之败。解析:A项,“休戚相关”,形容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此处可用“息息相关”。B项,“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此处可用“聪明睿智”。C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

3、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里可以用“赞叹不已”。D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消费者认为,个人银行账户密码重置作为银行一项必须的服务业务,应该不必再向客户收取额外费用,如果这么收费会令客户难以接受。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近期目标,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

4、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解析:A项,“营养观念”与“提高”不搭配。B项,“90%以上”存在歧义,指“未得过麻疹”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明确。D项,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的愿望”。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明是涉及科学、社会与人文的全方位活动,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参与,_,_。_,_,_,_。科学是长出红苹果的树教育是培育这棵树的土壤和肥料如果把新技术发明比作美丽的红苹果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科学文化则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合适的温度和阳光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A B C D解析:是观点

5、,提出“新技术发明”出现的条件;句提示这一条件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比喻论证;是前提,可以根据提出的“科学”“教育”“文化”三个条件来确定。答案:A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之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

6、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

7、舍治:修建B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 属:同“嘱”,劝客饮酒C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岁:年成D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遗:馈赠解析:D项,遗(y):遗忘。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越三月,乙卯乃雨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解析:A项,才/竟然;B项,都是“将”;C项,介词,表凭借,用/介词,表原因,因;D项,句中语气助词,难道,岂/还是。答案:B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既而弥月不

8、雨,民方以为忧B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D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解析:A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B项,古义: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C项,古义:从,紧接着;而,连词,可不译;今义:连词,相当于“因此就”。表示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用于下一分句开头。D项,古今义相同:不是如此,不是这样。答案:D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记”是古代一种记事记物而抒情言志的文体,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的“记”都是相同的文体样式。B文章紧扣“喜雨亭”三字来写,或引古代史事来烘托,或借主客问答来渲染,思路开阔,文情荡漾。C文章记述亭成之际,恰逢治所久旱而

9、得雨,传达出了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为政的亲民倾向。D文章最后说:即便上天下珠下玉,也解决不了百姓的温饱;面对这场及时雨,太守没有享用它的恩泽,便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解析:D项说“面对这场及时雨,太守没有享用它的恩泽”不对,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就是享用其恩泽。答案:D9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喜之大小之不齐,其示不忘一也。(3分)_答案:他们的喜事大小不同,可是用它来表示永不忘记却是一致的。(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3分)_答案:担忧的人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转,我建的亭子正好在这个时候落成。(3)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0、4分)_答案:即使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难道能做得到吗?参考译文: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当时下雨这一件喜事。古时候的人有了喜事,就用它来给物取名,表示永不忘记。周公得了“嘉禾”,用它作为他的书名;汉武帝得了鼎,用它作为他的年号;叔孙战胜了宿敌北狄,用北狄国君的名字作为自己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同,可是用它来表示永不忘记却是一致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官署。在厅堂北面建了个亭子,在南面开了个水池,引来了水,种上了树,当作休息的地方。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麦雨,占卜说是个丰收年。接着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正在因此担忧。过了三个月,到四月初二(乙卯)才下雨,四月十一日

11、(甲子)又下了雨,老百姓觉得没有下够。四月十四日(丁卯)又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厅堂上互相庆贺,商人们在街市上一起唱歌,农民们在田野上欢欣鼓舞。担忧的人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转,我建的亭子正好在这个时候落成。于是在亭子里摆上酒席,向客人敬酒并告诉他们给亭子命名。我说:“五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十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稻谷。”我说:“没有麦,没有稻,将会连年饥荒,诉讼案件就会接连发生,而且盗贼也会增多、猖獗。那么我和你们几个人即使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难道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没有遗忘这里的百姓,刚刚出现了旱情就赐给

12、了雨。使我和你们几个人能够悠闲自在地在这个亭子里玩乐,都是雨的赐予啊!这又怎能忘记呢?”已经用“雨”给亭子命名,接着又歌唱道:“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珍珠,寒冷的人不能用它做衣服;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美玉,饥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一连下了三天雨,这是谁的功劳?老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认为没有这个功劳;归功于皇帝,皇帝说不是这样;归功于上天,上天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太空渺渺茫茫,不可能给它命名。我就用喜雨来叫我的亭子。”三、诗歌鉴赏(共8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10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_ _ 答

13、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加之大雨过后,落叶满庭,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惆怅,故虽是春日,却感觉“春半如秋”。(每点2分)11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_ 答案:一个“乱”字,既写莺啼声乱,(1分)更是写诗人的心乱。(1分)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2分)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2_,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1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开琼筵以坐花 飞羽觞而醉月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