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19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7课 徐霞客传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徐 霞 客 传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j)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zh)我,政事一埤(p)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zh)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注释】殷殷:很忧伤的样子。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窭:贫寒,艰窘。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王事:周王的事。适:掷。适我,扔给我。政事:公家的事。一:都。埤益:增加。徧:同遍。谪:谴责,责难。敦:逼迫。遗:增加。埤遗,犹“埤益”。摧:挫也,讥刺。【译文】我从北门出,忧心深重重。生活贫且窘,无人知我辛。唉

2、,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王爷差遣重,公府事更多。忙完家中去,家人多斥呵。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王事做不完,府上差役重。做完家中去,家人斥责多。唉,老天此安排,让人怎么说!【赏析】这首诗的主人公虽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诗并非无病呻吟,的确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中连用“我”字而蕴含的感情色彩,昔人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邓翔诗经绎参)全诗纯用赋法,不假比兴,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三句重复使用,大大增强了语气,深有一唱三叹之效,牛运震诗志认为这些句段与古诗十九首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等一样,“皆极悲愤语,勿认作安命

3、旷达”。一、基础训练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抹布 抹杀 抹桌子 拐弯抹角B温和 和面 和牌 一唱一和C累赘 受累 连累 成千累万D落枕 沦落 落幕 丢三落四解析:A项,m/m/m/m;B项,依次读为:h/hu/h/h;C项,li/li/li/li;D项,lo/lu/lu/l。答案:B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荣膺渲染人才倍出蜂拥而来B树阴销毁委屈求全遍体鳞伤C精粹辑私通宵达旦针贬时弊D起讫邮戳好高务远变本加厉解析:A项,倍辈;B项,屈曲;C项,辑缉;贬砭;D项,“务”“骛”在这里通用。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近年来,由于

4、各级政府加大了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的工作力度,多数地区乱收费的发展势头得到了有效_。(2)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_,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3)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责任。(4)正确与错误之间的_,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的。A遏止原形推脱界限B遏制原型推脱界限C遏止原形推托界线D遏制原型推托界线解析:(1)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2)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3)推脱:推卸,推迟;推托:借故拒绝。(4)界线:两个地区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彼此间有明显的分隔;界限:分界,限度,

5、多用于抽象事物。答案:B4下列加点的固定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钉是钉,铆是铆,一点也不晓得变通。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解析:A项,“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B项,“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C项,“钉是钉,铆是铆”喻做事认真,常用于褒义。D项,“当面鼓对

6、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B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使带有明显恐怖主义色彩的“”势力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们对本拉登恐怖势力被击毁痛心不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表示对美国军事打击的支持,试图拉开其与本拉登恐怖势力的距离。C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表现个人品位。D21世纪的整个世界面临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适者生存,谁不是强者,谁就不属于这个时代。解析:A项,“这”指代不明。B项,语序不当,“他们”位置不当。C

7、项,不合逻辑,上下句无充分的因果关系。答案:D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_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有感便发,不平则鸣不平则鸣,有感便发流芳百世,冠绝一时冠绝一时,流芳百世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BCD解析:先“有感”,再进一步讲不平;先写“当时”,再写“百世”;这样讲才能突出在同党那里不受欢迎的意思。答案:B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8、。青霞先生文集序(明)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宣、大数告警,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

9、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予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

10、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自古文观止)注: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馘(gu):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阃(kn)寄:指边将领。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裒(pu):聚集。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痛斥B. 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C. 其能遗之也乎 遗:留存D. 而作之忾也固矣 忾:愤怒解析:C项,遗:遗漏。答案:C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父之哭其子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B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不赂者以赂者丧C其能遗之也

11、乎其孰能讥之乎D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茅子受读而题之解析:A项,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介词,拿、把/介词,因为。C项,均为“语气副词,表反问”。D项,均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答案:B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数呜咽欷,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A BC D解析:说皇帝仁慈圣明;说沈青霞死之后的事;说孔子编诗经。答案:D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2、代汉语。(1)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_答:不久,沈青霞就疲惫地携带妻子和儿女,出关在塞上安家。(关键词:已而,累然,妻子,家) (2)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_答: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关键词:而,相与,坐,罢) (3)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_答: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关键词:工,当,旨,所以)【参考译文】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表痛斥当权的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

13、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青霞就疲惫着携带妻儿出关在塞上安家。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总督以下的将领,毫不抵抗,缩在堡垒里束手无策,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冒充杀敌数字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