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194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译文:山清水秀西湖好,水映青山,水中白云飘。天蓝云白山青秀,天地云物共清鲜。丝竹管弦歌声传,鸥鹭岸边仍闲眠,应是听惯管声,歌声已不惊。风轻水静月皎洁,此夜最易泛画船。皎洁月光映湖面,好似琼玉田一片。如此美景人陶醉,谁还羡,乘鸾升天的神仙。泛舟湖上似仙界,人在舟中是神仙。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的

2、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欧阳修“三上”作文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译文: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

3、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着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见绐(di)惶迫(hun)愚懦(r)B怪骇(hi) 诛死(zh) 怨嗟(ji )C欢戚(q) 砧斧(zhn) 鼎镬(hu)D枕藉(ji) 襄州(Xin) 咽喉(yn)解析:A项,“惶”读“hun”,“懦”读“n

4、u”;B项,“嗟”读“ji”;C项,“戚”读“q”,“砧”读“zhn”。答案:D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C及得师鲁手简 简:信D怪不如约 怪:责怪解析:A项,如:到。答案:A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以:表目的连词,用来,来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以:动词,以为,认为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解析:A项,以:表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答案:A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见其

5、二子焉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未得与项羽相见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越吾未见其明也图穷而匕首见A/B/C/D/解析:看见;推荐,介绍;表被动;会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发现;显露,出现。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13题。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

6、,可尽其说也。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安道

7、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一)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疑修有自疑之意者意:意思B布在世间,相师成风 布:布置C则趋而就之 趋:去,赴D然吾辈亦自当绝

8、口 绝:闭紧解析:B项,布:遍布,到处是。答案:B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均为“转折连词,然而”。A项,“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不译;连词,却。B项,“为”,动词,作为;判断词,是。D项,“之”,代词,指高司谏;代词,指被贬官这件事。答案:C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所为何足惊骇B得罪虽死,不为忘亲C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D史册所以书之者解析:A项,“惊骇”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均为“惊慌害怕”。B项,“得罪”古义是获罪,今义是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C项,“当然”古义是理当如此,今义是应当这

9、样,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D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不表结果;今义是表示因果关系。答案:A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_答案:但是,师鲁却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清楚,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2)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_答案:但那些正直敢言的人宁可死也不牺牲道义,他们走向这些刑具就像去赴宴、睡觉那样从容。(二)9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待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解析:B项,感激:感动发愤。答案:B10下列加点虚词

10、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道与予在楚州与:连词,“和”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代词,这件事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结构助词,“的”解析:B项,与:介词,跟、同。答案:B11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的一组是()感激不避诛死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A BC D解析:写“前世有名人”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无异庸人”;写“近世人”被贬后的表现,作者也不赞成。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态。答案:C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

11、,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做穷愁文字,凸现了作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直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道)。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解析:A、B、D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根据。C项对背景的描述有误。余靖是“四贤”之一,而“一不肖”指高若讷。因此,“高若讷”和“余靖”应互换。答案:C1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居闲

12、僻处,日知进道而已。_答案:(我)住在清静偏僻的地方,每天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罢了。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13、。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