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087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全册模块综合测评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测评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阅读题共65分,第卷为表达题共85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3分)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一是具备勇气坦白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二是把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引入清晰的意识之中,把这些事情作为问题加以探索了解。然而,要真心探究哲学,我们的精神思想必须处于真正悠闲、自得的状态之中。我们的精神思想不能追随任何实际的目的,亦即不能受到意欲的指挥。我们必须全神贯注于接收直观所见的世界和自己的意识所给予我们的教诲。文学家把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展现给我们的想象力;他们把这些图

2、像活动起来,然后让读者尽量发挥自己的思想能力,以思考、琢磨这些画面。所以,文学家可以同时满足思想能力参差不一的人,不管他们是傻瓜还是智者。但哲学家却不以此方式展现生活,而是对生活抽丝剥茧,概括出成熟、完善的思想。在这一工作完成以后,哲学家现在就要求他的读者以哲学家本人同样的方式、以同等的程度思考事情。因此缘故,哲学家只有很小的读者群。据此,我们可把文学家比作带给人们鲜花的人,而哲学家带给人们的则是从鲜花里提取的精华。文学作品相对哲学著作还拥有这一巨大的优势: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同时并存而又相安无事。事实上,就算这些作品彼此差异很大,它们也可以同时为同一思想的人所欣赏和珍视。相比之下,某一哲学思想

3、体系甫一露面,就已经睥睨着它的兄弟姐妹,处心积虑要毁灭它们,就像上台登基的亚洲国家的君主一样。这是因为正如一山只容一虎,同样,只有一种哲学可以君临天下。也就是说,哲学体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孤独、不喜交际的,一如那些孤独守在丝网中央的蜘蛛:它们现在就静候苍蝇自投罗网。而一旦另一只蜘蛛向它靠近,那只是准备开始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因此,文学作品和平共处,就像安静、平和吃草的绵羊,但哲学著作天生就是猛兽;那种破坏和毁灭一切的欲望使它们甚至成为首要是吞噬自己同类的蝎子、蜘蛛、昆虫幼体一类。它们来到这一世上,就像从杰森的龙牙种子冒出来的全副披挂的武士,在此之前同样是经历了一番自相残杀。这场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

4、多年,这场争斗会有最终的赢家,天下从此可以归于太平吗?由于哲学体系具有这一争辩好斗的本性,所以,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其难度比文学家不知要大多少倍。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所花的时间、精力全都白费了,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他们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前任哲学家的部分思想,以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础。另外,现存哲学体系的教授者也成了与新的哲学体系较劲的强力对手这是他们为保住其饭碗所使然。事实上,甚至国家政府

5、有时候也会把其偏爱的哲学体系纳入其保护伞下,并且,通过其强有力的物质手段,防范和阻挠其他学说的传播和流行。再者,如果我们考虑到哲学著作的读者群与欣赏文学作品的人数是和愿意聆听教诲的读者与寻求消遣、娱乐的人数成正比,那么,一个哲学家的出场能够得到多少帮助这我们自己就可以下判断了。当然,哲学家能够得到的酬劳是有思想者的击节赞赏和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的、不分国籍、为数不多的出类拔萃者的颔首同意。而大众则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权威的力量,才学会敬重这位哲学家的名字。据此,同时也因为哲学的进展对整个人类发挥着虽然缓慢、但却深远的影响,哲学家的历史与帝王的历史一道,自千百年来并肩排列;但归入前者的名字,却

6、比后者的数目要少得多。因此,一个哲学家能为自己在哲学家的青史中留下名字,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节选自叔本华论哲学与智力,韦启昌译,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探索哲学的两个首要条件是,承认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的探索了解。B由于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文学作品比哲学著作更具优势,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C作者用绵羊比喻文学作品,用猛兽比喻哲学著作,意在表明文学与哲学无法和平共处。D哲学思想体系之间的相互争斗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这场争斗应该会有最终的赢家。E一种哲学思想得以传播和流行,除教授者的推广外,有时候也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解析:A项哲学探索了解的不是“自

7、己心中的疑问”,而是“一切不言自明的事情”;C项文章并没有说文学与哲学无法和平共处;D项原文意思是不会有最终的赢家。答案:BE2下列事件或现象不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汉武帝通过各种手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为汉王朝的正统思想。B萨特接受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思等人的理论,形成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C北宋词坛婉约、豪放并存,不同风格流派交相辉映,形成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D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作家既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也受到封建文学的影响。解析:原文“他们至多只能保留某一位前任哲学家的部分思想,以便在此之上重建基础”,而萨特接受了多人的理论。答案:B3文章画线的句

8、子中,“鲜花”与“精华”各指的是什么?(3分)_答案:“鲜花”指的是生活、人的性格和人的处境之画面;“精华”指的是从以上三者中概括出的成熟、完善的思想。4请依据文意,对下面的事例作简要分析。(3分)尼采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生前默默无闻,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他的经典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直卖不出去。直到死后,他才有了巨大的名声,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_答案:哲学家要获得认可和名气,难度很大,所以尼采生前默默无闻。大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逐渐敬重某位哲学家,所以尼采直到死后才有了巨大的名声。(或:哲学的进展所发挥的影响是缓慢的,所以尼采直到死后,他的思想才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9、。)(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5分)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10、。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

11、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刘梦溪)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

12、也不同。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E近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F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解析:C项,应是“典范性文本”。F项,曲解原文,原文最后两行说的是要完成“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答案:CF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消解文字”指的是因对丰富多彩的形式的要求而对

13、文字内容的淡化,乃至取消。B“眼花缭乱”指的是错综复杂、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迷失。C“文化濡化”指的是阅读民族文化经典对一个人的气质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D“异质文化”指的是在形式上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其他国家文化。解析:B项,“眼花缭乱”指的是人们因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解读当今社会,从而形成的对社会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认识。D项,“异质文化”从“质”来看,主要应是指内容,而非形式。答案:BD7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3分)_解析:理解的关键点是“文化的主体”和“文化精神”的含义,这里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收拾”“打点”是比喻说法,应为“继承发扬”的意思。答案:对本民族文化精髓的整理继承与发扬光大。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4分)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文章第4段中有集中表述。回答时要注意全面。答案: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改变个人气质、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转移社会风气的需要;提高文化素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7分)求谏(节选)吴兢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