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4957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知能整合1课件 苏教版必修5(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知能整合,考点直击,真题演练,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信息”主要指通过阅读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考查对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的阐述,以及对文章信息的捕捉和内容要点的筛选与归纳。就文中信息的性质和区域定位而言,主要包括:同一信息、遥远信息、隐蔽信息、潜在信息、分散信息。 所谓“筛选”,就是要对文中所有的信息分类,区分首要的、重要的、次要的、无用的信息;要对信息加以归类。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来的信息依据主次进行分类归纳,恰当表述,使筛选出来的信息更加系统化、条理化。高考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采用选择题(

2、根据题目的要求,判断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关信息选项的正误,即是否符合文意)和表述题两种形式。其中以后者为主。,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本专题信息要点整合如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考点直击,真题演练,1.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 (1)明确检索范围和方向,找准信息区间。 对于“定向判断筛选”题,首先要明确检索的范围,其次要明确筛选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关键。 (2)对照辨析异同。 对于“不定向判断筛选题”,由于筛选的方向不确定,它的检索范围可能在某一文段,也可能在全文。因此,第一步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第二步是找到选项与原文的对照点,第三步是辨析异同。其中,第三步最为重要,因为选项往往不是对原

3、文的摘录和照搬,总要做一些变形处理,即换一种说法:或者变换了句式,或者改变了叙述的角度,或者进行了引申和推理。经过转换,正确的说法变得“似非而是”,而错误的说法又显得“似是而非”。,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1)通读全文。在整体认知文本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思路。 (2)探寻圈画。根据题目要求,带着具体的阅读目标,对文章进行第二次仔细阅读,从与题目紧密相关的文字中圈画出需要的信息。 (3)归纳整理。准确分析圈画出的信息,将其或合并,或分解,或补充,或概括,并按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4)整合答案,简明完整。简答题的答案要简明,无论是摘句还是重组都

4、要要点完整,没有遗漏。,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归纳内容要点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提取精要。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要段落,由点及面地进行分析。 (2)注意综合句意。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关键句的文段,考生必须对文中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思进行综合归纳。 (3)注意整体透视。对于那些既不能通过关键语句又不能通过归纳句子意思进行概括的,要通过整体感知来归纳。,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

5、。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

6、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

7、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

8、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考点直击,真题演练,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

9、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考点直击,真题演练,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的作用。 C.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检测。 D.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E.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因而做好了萤火虫的保护工作,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考

10、点直击,真题演练,解析:C项,“将其运用”中的“其”指“虫荧光素酶基因”,这与原文信息不符,是偷换概念,文章中的表述是“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可用于水质检测的是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而不是虫荧光素酶基因。E项,“对一个物种的保护必将使其他物种获益”,原文中无此表述。 答案:CE,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找到信息在原文中所在的地方,信息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三段;其次,概括要点时,应分点归纳,使答案条理。 答案要点:萤火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多不喜迁徙。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对外界亮光反应

11、敏感。(意思对即可),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解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有两个要点:一是萤火虫“也是文化的”,即强调了萤火虫体现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等,而前五段从寄托民族审美情趣(第1段)、能启迪科学家发明荧光灯等(第2、3段)、萤火虫的基因研究的价值(第4段)、萤火虫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第5段)等均表现了萤火虫的“文化”。二是萤火虫“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强调了萤火虫是属于大自然的,应重视其自然习性,遵从自然规律来对它加以保护。 答案要点: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

12、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意思对即可),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说明文怎样说得清楚明白 本专题所选课文以科技说明文为主,既有事物说明文,又有事理说明文。不管是哪类说明文,目的都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或阐述某一种道理,或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能否把说明对象说得清楚明白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说得清楚明白呢?,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1.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本身的某一点(或几点)的独特属性,也就是这一事物与其

13、他事物在本质上的差别,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要准确地把握特征,一要靠观察,二要靠比较。观察,必须认真、仔细、全面,这是发现、抓住并说明事物特征的前提。比较,有纵向比较,如现在和过去相比;有横向比较,如此物与彼物相比。对于事物说明文来讲,还要通过调查资料、向人请教等途径弄清事理。只有善于观察研究,才能把握特征。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

14、习,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 (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 (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

15、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5.用词要准确。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技法点

16、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请以“ 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800字。 例文: 蝙蝠的自述 湖北 田元富 我有一个怪异的名字,叫“蝙蝠”。论长相,我们自然比不上美丽的孔雀,但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属于哺乳动物这个大家族。您或许知道我们的名字,但并不一定对我们熟知。那么,接下来,我就来个自我介绍吧!,技法点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我们通常出生在“知了”声声鸣叫的夏季。当我降临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我的身体十分虚弱,身上仅仅穿了件单薄的黑色长衫。为了谋求生存,我紧紧地拥在母亲的怀中,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渐渐成长。即使在母亲外出觅食时,我依然会偎依在母亲的怀中,饱览自然界的无限风光,享受那不尽的母爱。成年后我就会离开慈爱的母亲。我的生活环境是非常艰苦的:只能把岩穴、树洞或屋檐作为我白天的栖身之所。然而,只要一到夜晚,整个夜空便成了我的乐园。在那漫无边际的乐园中我尽情地捕食那些与人类为敌的蚊子、苍蝇等小昆虫。它们只要一触及我这宽宽的嘴巴就休想逃命了。哦,我还想把我的绝技告诉您:我捕捉害虫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我能在几秒钟内猎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