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49290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问题导学 1血液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 提示: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血细胞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为什么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少? 提示:毛细血管壁的单层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流出。,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经常口渴? 提示: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比较高,超出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部分葡萄糖随尿液在流出去的时候带走了大量水分,使得血浆渗透压升高,处于“缺水”状态,所

2、以糖尿病患者常常感觉口渴。 4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请分析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要 点 探 究,探究一 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栏目链接,1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2.内环境的物质组成: (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2)代谢废物:尿素等。 (3)调节物质:激素等。 (4)气体成分:O2、CO2等。 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存在于内环境中 (1)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消化道、呼吸道及尿道中的物质:各种消化酶、尿液等均不属

3、于内环境成分。,例1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如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 ) A白细胞 B组织液 C水 D红细胞,解析: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图示箭头表示是正确的;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不能出血管,图示箭头表示是错误的。组织液可进入血浆,其中的水分可渗透进入淋巴,图示和箭头表示是正确的。 答案:D,跟踪训练 1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a中细胞种类最多,解析:由图中箭头判断,a、b、c分别表示淋巴

4、、血浆、组织液,三者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A错误;血浆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B正确;c组织液中含有多种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等,但不含消化酶,消化酶在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中,C错误;组织细胞种类最多,D错误。 答案:B,栏目链接,方法规律:细胞外液三种组成的判断方法 (1)双箭头相互转化的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2)只有单方向箭头的是淋巴,据此判断: 形成淋巴(指向淋巴)的是组织液。 淋巴流向(淋巴指向)的是血浆。,要 点 探 究,探究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栏目链接,1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缓冲物质

5、: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缓冲物质的调节: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pH维持在7.357.45,变化很小,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渗透压与组织水肿: (1)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无机盐、血浆蛋白。 (2)导致组织水肿的五个途径。 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周围吸收水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多。,栏目链接,3温度: (1)人体细胞外液的正常

6、温度是37 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 左右。 (2)体温差异。 一般情况下,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特别提醒: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并非固定不变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稳态将会受到影响。,栏目链接,例2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使

7、细胞内乳酸大量积累,从而导致血液的pH降低,此时血液中缓冲物质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缓冲作用,维持pH的稳定。 答案:B,跟踪训练 2(多选)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选项能使中液体增加的是 ( ) 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B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下肢淋巴管内 C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蛋白尿 D摄入氮量较多的健康成年男子,解析: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增多;班氏丝虫寄生在淋巴管内,致使淋巴回流不畅,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组织液增多;慢性肾炎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其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健康成年男子摄入含氮较多的食物,会通过自身调节将产生的含氮废物排出体外,不会出现组织液增多的现象。 答案: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