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4382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城乡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选修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产业及人口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表完成12题。年份项目195019802002甲城市数目/个1312乙工业总产值/万元121 765250 000 000丙城市人口/万人1265326丁城市人口比重/%73648.21.以上数据显示的现象不能反映下图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D城郊交通联系更加便捷解析:题干中图表示的是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与工业总

2、产值的关系并不密切,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与逆城市化相反。答案:1.B2.C3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B该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较大C该地区产业活动高度密集D该地区郊区城市化现象严重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下图,完成45题。解析:根据图例可知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3%,乡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较低,反映出产业活动以第一产业为主,聚落以乡村为主,产业活动高度密集是城市的主要特征。答案:B

3、4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5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解析:第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第5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相对应的发达国家

4、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答案:4.D5.A6阅读材料,完成(1)(3)题。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材料一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栉风沐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发达、初具现代城市规模、人口过500万的滨海城市。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图甲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

5、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1)20世纪80年代后,深圳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2)根据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3)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于深圳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政府把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向外转移为深圳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政策是促使深圳迅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第(2)题,应注意城市人口比重

6、,比较两图显示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分析对比城市数量和城市结构回答。第(3)题是开放探究式题目,回答合理即可。答案:(1)B(2)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3)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完成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

7、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 495. 726. 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 774. 283. 7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C项正确。第2题,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

8、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D正确。答案:1.C2.D3“没有最堵,只有更堵”,北京、武汉等城市因交通拥堵而被称为“堵城”。以下关于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C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答案:C4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2011年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51.3%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A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B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C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

9、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D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图,完成57题。答案:C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达到30%以上。柱状图显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答案:B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

10、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解析:据图可判断从1985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故D项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C项错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1995年就开始快速提高,故A项错误。答案:D7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

11、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解析: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8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强度太大 B排涝设施太差C绿地水塘太少 D气象预警滞后9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201

12、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水量。“721”特大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达16 000平方千米,成灾面积达14 000平方千米,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此完成第1011题。解析:城市内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排水不畅,暴雨来临时产生大量积水,导致城市内涝。“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 ,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答案:8.B9.B10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

13、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11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排水系统能力弱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A B C D解析:第10题,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加上尘埃较多(凝结核多),容易成云致雨。“城市病”包括排水系统能力弱、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答案:10.C11.B12阅读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材料二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