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2429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 近代中国思想维新思想1(2015河南开封二模26)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 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 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考点】“师夷长技”思想 【解析】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没有涉及他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他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

2、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河南郑州一模16)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由题干可以判断出都是自然科学方面以及语言应用方

3、面,因此可以判定其属于洋务派所创办的学校。A项强调武器、练兵的重要性,属于洋务运动的特征,故A项正确;B项强调发展经济,属于早期维新派,故B项错误;C项对中西方的探讨已经上升的文明的高度,已经超越了洋务运动的范畴,故C项错误;D项已经认识到了西方人权的先进性,不属于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河南洛阳一模11)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4、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考点】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项错误;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河南郑州一模17)1911年之前,白话书报在全国各地涌现,日见兴盛,其中白话报纸有10多种,白话教科书有50多种。与该现象出现无关的是()A康梁维新思想启蒙心智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民族资

5、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文学革命成果喜人【考点】维新思想 【解析】白话书报的出现属于新事物,是中国社会适应新时代的表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话书报大量涌现是为了解决危机而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表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话书报的出现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学革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即1915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5(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

6、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2)“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相反,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评述。其截然相反的背后,有何相同点?(11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嬗变的认识。(6分)【考点】(2)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3)对文化嬗变的认识【解析】(2)第一小问,应注意“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用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可以证明这一点,注意“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用

7、新文化运动中运动健将们的思想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二小问相同点,他们无论重心在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希望中国引进先进思想,促成中国社会的进步。(3)注意题干的“综合上述材料”,考察两则材料,归纳影响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即:文化嬗变受经济政治影响并服务于经济政治;文化嬗变与历史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嬗变在批判与创新中发展。【答案】(2)评述:“五四”以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化。(4分)“五四”以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西方文化,其实质是在用新文化

8、批评旧文化。(4分)相同: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民主政治。(3分)(3)认识:文化嬗变受经济政治影响并服务于经济政治;文化嬗变与历史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文化嬗变在批判与创新中发展。(6分,答出两点即可)6(2015河南洛阳一模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

9、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同。还有人认为,“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点】“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属于历史评价并分析试题类型,回答本题首先要先从所给材料中概括归纳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

10、对所归纳出的观点进行论证并评析。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中“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从“矛盾对立”“相似性”“相互转化”三个方面概括观点;第一个观点可以结合所学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主张对立的角度论述;观点二可以围绕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级派别总体思想以及实施结果角度进行论证评析;观点三可以从“思想守旧随着时代变法发展为激进者”的角度阐述。【答案】观点一: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

11、,“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始终相互矛盾对立。(3分)评析:洋务运动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之争。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而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戊戌变法中,存在封建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之间的论争。前者固守“中体”思想,反对政治制度变革;后者倡导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中,存在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斗争。前者固守改良思想,反对实行民族革命;后者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主张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中,存在袁世凯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之间的斗争。前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后者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将斗争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或答新文化运动后期自由主义者与

12、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分)观点二: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势力在文化功能上具有相似性。(3分)评析: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无论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机器与技术,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或革命运动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旧民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9分)观点三:认为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保守”与“激进”两种思

13、想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分)评析: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时期,相对于顽固派而言,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是“激进”的,但到了维新变法时期,相对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他们反对变革封建制度又转化为“保守”的,属于封建顽固势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相对于封建顽固势力,主张制度变革是“激进”的,但相对于后来的革命派,他们又反对革命,成为了“保守”势力。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思想解放的引领者,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趋向保守。梁启超最初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后追随康有为成为维新变化的骨干,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演变为保皇派,反对革命,但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又予以强烈反对,体现了“

14、保守”与“激进”的转化。(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分)说明:其他观点,可酌情给分。7(2015河南开封二模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战国后期各国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晚清中国经

15、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依据表格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以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为主题,选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抗日战争,反映出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又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题,选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五四运动,反映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以及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的变化。【答案】主题:如反侵略战争、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4分)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