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1245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2015届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一(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回头系列练习一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 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 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骨耜 石犁 铁锄2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3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推广牛耕修建都江堰

2、 开凿灵渠 商鞅变法 A B C D4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最早采用铁犁牛耕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工程形成网络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5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铁犁牛耕推行均田制B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3、C工业革命发展妇女角色改变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兴起6后汉书有载:(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早,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7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

4、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8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9隋唐时期的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为世人称道,联通各地的交通网基本形成,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政府开始大规模交通建设 C运河沿线形成了工商业市镇 D连接域外的海路交通线正式开通10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5、: 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11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A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C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1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于是,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车服僭上亡限。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以上言论表明,班固认为财富分布不均的根源在于:

6、 A豪党之徒兼并土地 B社会风气过度奢靡 C徭役负担过于繁重 D权力介入经济过程二、非选择题:1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佛寺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佛图户”的生产生活

7、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异同。(10分)14(18分)运河漕运关系王朝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日伴着新兴的大一统帝国而生的客观形势之下,有开辟这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之必要,运河之于唐宋帝国,着实象动脉之于身体那样,它的畅通与滞塞,往往

8、都足以影响到国运的兴隆和衰替。 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 材料二:辞海释:漕运者,水道运粮也。它是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元代漕运河运、海运并举,而以海路为主。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规定漕运全部经由内河,停止海运,漕运全由运河承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黄河占道,运河淤塞,朝廷存在河运海运之争,但还是河运一派占优势。明清漕运有州县“收米一石止作七八斗” ,“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之巨资”, “吞艘行数千里之运河,过浅过闸有费,督运催攒有费,淮安通坝验米有费,丁不得不转索之官,官不得不取赢于民”,“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

9、东南之市价”。 根据运河史话资料整理(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重视运河漕运的客观原因,指出明清时期漕运方式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阶段漕运方式变化给明清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12分)练习一:参考答案:AABBAD DCAABD13.【答案】(1)同: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都受封建地租剥削。(每点2分,共4分) 异:庄园经济下土地全部为寺庙封建主占有,农民没有土地;小农经济下自耕农农民拥有少量土地。庄园经济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性,缺乏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性,生产积极性较高。庄园经济下农民

10、受寺庙封建主的控制,向寺庙交租服役;小农经济下农民受国家控制,向国家(或地主)交租服役。(每点2分,共6分)14.【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强化;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2)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海禁”政策【解析】(1)政治上,新兴的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的加强,能够集中力量投入大运河开凿;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沟通南北经济的需要。(2)政治重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在南方,沟通南北经济的需要,因此元明清三代统治者重视运河漕运;“收米一石止作七八斗”,“每办一漕,额多之州县官立可富有数十万之巨资” “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东南之市价”,明清时期漕运方式存在压迫百姓、滋生腐

11、败、成本过高等弊端;明清停止海运,中国海外贸易走向衰落,走向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答案】(1)条件: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南方经济的发展。(6分)(2)原因: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2分)弊端:运河漕运盘剥百姓;滋长河败;陈规陋费,背离市场。(6分)影响:海洋意识薄弱,海洋航海技术由领先逐步落后;中国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4分)练习二参考答案:BCCBD ADCADA13.【解析】考查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和认识。第一问根据手工业发展利:表现可从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加以归纳,弊可从政治腐败、国家政策限制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 (1)利: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

12、高;产品质量好。(6分) 弊:限制民间手工业自由发展;助长了官场的腐败;不利于新生产力合生产关系的产生(照抄材料只得2分,结合所学知识2分)。(6分)14.【考点】(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和纺织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解析】(1)第一问要求学生对于教材相关知识熟记。工业化方面主要列举宋代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一例;商业化成就列举宋代商业较之于前朝的时空变化等方面的进步;货币化主要列举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而城市化主要列举著名城市一例。【答案】(1)工业化:制瓷业发展。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2分)商业化: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

13、;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6分)货币化:北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2分)城市化:出现了汴京等大都会;(2分练习三参考答案:BACDBA ADCBDB13.【考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来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是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到后来政治、商业的双重功能。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根据时间要求,可从政治、经济、内外政策、新航路开辟的冲击等。【答案】(1)发展变化:由政治性到既有政治性又有商业性。(2分)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

14、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0分)14.【解析】本题考查的主题是“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以唐、宋、明时期的史实予以证明。第(1)问,唐朝长安的城市特点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如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有来自各国的人士和各国的文化,“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原因可以结合唐朝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社会状况分析说明;第(2)问,材料反映了宋都东京市民文化的繁荣,这与商品经济发达、市民兴起有关。【答案】(1)特点: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文化多元。(8分) 成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包容开放;丝路畅通。(8分) (2)现象:市民文化繁荣。(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