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1103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三轮突破 第一部分专题四 第一讲农业生产课件 人教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控全局,把脉高考,一、考情回顾 从历年高考考查内容上看,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等内容是本讲主要考点。全国文综T36(1)考查了葡萄种植的地形、气候条件,全国文综T36考查了河谷农业生产条件及气候条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新课改地区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题目较多。,二、考向前瞻 1以区域图或文字资料方式提供信息,考查某地发展某 种农作物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评价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提供某重要农业区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发展信息,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粮食安全为背景,考查重要区域如我国、非洲等粮 食生产现状及问题,应重点关注。,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区

2、位因素(静态因素)分析,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分析 (1)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因素,如: 采用地膜覆盖等措施可以改善作物的热量条件; 采用喷灌、滴灌等措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培育优良品种,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 可以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强其抗病、抗灾能力;,改进冷藏保鲜和储运条件,可以扩大市场,如阿根廷牛肉市场的扩大。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如: 在坡度较小的丘陵地区修筑梯田,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还有利于水土保持;在低洼易涝区,可实施基塘生产,发展立体农业; 针对红壤的“酸、瘦、黏”,可增施有机肥、加熟石灰、掺沙子,或选种喜酸性土壤的作物,

3、如茶树等。 (2)市场及需求决定了农业的生产规模和类型。 (3)交通条件改善,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展。,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技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在各种试题中常以地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可归纳如下:,1根据经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了 解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进行农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 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征, 进而判断农业的生产类型。例

4、如,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3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 适宜的自然条件。,例1 (2010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考点定位主要考查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借助经纬网、等高线以及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多种图示,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获取图表有效信

5、息能力的综合考查。,解析 第(1)题,河谷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地形、灌溉、热量、降水等条件。第(2)题,从图中右侧两图上可以看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大,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低。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农作物播种期推迟;冬春季降水量大,结合气温在4月末5月初快速上升可知,该地有可能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答案 (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 (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

6、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 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评价方法 1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2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由于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例2 (2010浙江高考)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2)题。,(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对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和农业区特点的分析,是判断其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和关键。,解析 第(1)题,图中甲为台湾岛,为亚热带

8、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甘蔗种植;乙为尼罗河三角洲,为长绒棉产地;丙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合种植柑橘;丁为地中海沿岸河流三角洲,是著名的葡萄产地。第(2)题,四地农业都属于投入生产资料多、生产规模大、集约程度高的集约型农业。,答案 1.B 2.D,我国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的比较,如何评价某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自然条件首先要从当地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自然因素。其次考虑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否有可行

9、性,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投入与产出比,对农业区位选择作进一步的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及其发展变化方面分析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因素而且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素为主导因素,不利因素则为限制性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甘蔗生产的主导因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大城市的“菜篮子”工程的主导因素是城市的发展和分布。,例3 (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

10、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考点定位 以我国桑蚕养殖业发展和生产条件分析,来考查学生对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状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本题既考查学生对基础问题的分析思路,同时又考查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解析 第(1)题,读图即可总结出答案。第(2)题,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热量、水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技术等)。第(3)题,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

11、的态度,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答案要符合当地实际。,答案 (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

12、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材料1:我国宜棉区域广阔,根据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棉花生产特点,以及棉区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将全国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等地)、黄河中下游棉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和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等地)。,材料2: 我国棉花产量排在前八名的省、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河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其中新疆产量占全国30%左右,植棉面积在1 500万亩左右;河南、山东也是植棉面积超千万亩的棉花生产大省;河北

13、省近些年棉花生产发展较快,2004年植棉面积突破1 100万亩。长江流域各主产省中,除湖南省植棉面积略低外,其余各省面积大体维持在500600万亩水平。,2010年我国的许多农产品价格出现非正常波动,像绿豆、大蒜等价格上升超过常年。棉花是关系我国经济民生的战略性物质,我国棉花生产条件好、分布面积广,以棉花生产为背景,考查我国农业和农产品生产现状和特点,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点之一。该考向可涉及以下考点:,1.我国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和特色农业。 3.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气象灾害和地质 灾害。 4.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5.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和生产条件分析。 6.相关图表资

14、料分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棉花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怕低温霜冻,怕阴雨渍涝,怕干旱,怕病虫危害,有“棉花从小是个病汉子、长大是个药罐子、到老变成钱串子”之说。 材料2: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495万公顷,较上年减少80万公顷,棉花产量670万吨,较上年减产14.6%。,材料3: 中国棉花主要分布区。,(1)棉花的生产容易受到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下列灾 害中对棉花影响较小的是 ( ) A. 干旱 B. 雨涝 C. 蝗灾 D. 寒潮 (2)从材料2可以看出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均有 减少,其中原

15、因不包括 ( ) A. 棉花的价格波动大 B. 病虫害危害加重 C. 棉花种植用工多 D. 国家政策限制棉花发展,(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 A. 秦岭淮河以北 B. 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 C. 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4)我国的棉花种植最早集中在珠江流域,在南宋时期 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促使棉花向北扩展的主要保障性因素是 ( ) A. 国家政策 B. 种植技术 C. 市场需求 D. 自然条件 (5)简要分析新疆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解析:第(1)题,影响棉花生长的病虫害主要是枯黄病、棉铃虫等,蝗灾对其影响的频度和程度相对较小。第(2)题,棉花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棉农风险较大;同时棉花的种植、管理和采摘等需要劳动力多。几年来棉花的病虫害增多,棉农的投入和管理成本加大。因此制约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棉花面积和产量下降。第(3)题,读图易知,我国棉花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南部。第(4)题,棉花原本是热带作物,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向高纬地区迁移。第(5)题,新疆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其有利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答案: (1)C (2)D (3)C (4)B (5)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