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8258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戊戌变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戊戌变法52【2015娄底】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D】A黄兴B左宗棠C曾国藩D谭嗣同17.【2015遵义】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4.【2015海南】 1895 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 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C】A. 拒和B. 迁都C. 变法D.

2、 革命11.【2015齐齐哈尔】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A】A.康有为、梁启超B.李大钊、胡适C.李鸿章、张之洞D.曾国藩、奕沂15【2015鄂州】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C】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6【2015益阳】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

3、、“维新之路”分别是指【C】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4【2015包头】 “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C】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2015 安徽】(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运动期间。【2015东营】(12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4、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颁布的历史意义。(4分)材

5、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4分)答案要点:(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2分)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分) (3)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2分)【2015眉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一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是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

7、家,新增资本达1亿三千万元,超过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起来。材料三 下图为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中“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具体是指什么?(2分)(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此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1912年到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的图中反映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5分)(1)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错别字不给分,1个1分,计2分)(2)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或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1分)从行

8、业看,主要集中于轻工业。(1分)原因:“实业救国”的影响;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每点1分,或意思相近,任答两点给2分)。(3)一五计划期间(1分) 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一点1分,2分)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1分)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2015内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是向谁上书?(1分)公车上书后,爱国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指出这场运动的结果和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2分)材料二普通百姓眼中的辫子1899年生在宁波的法学家吴

9、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但我大娘并不知道这件事。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我回家时,把辫子拿在手里,看上去像一条死蛇。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历史教学2015年第5期(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11年革命”指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举一例说明“剪辫子成了时尚”。(1分)剪辫子的依据是什么?(1分)普通百姓对剪辫子是怎样的态度?(1分)材料三 图7中国军队在卢沟 图8百团大战中的一个 图9中国战区代表接受 桥上自卫反击 八路军伤病员慰问站 冈村宁次签字的投降书(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10、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9月3日全国放假1天。读图7图9,综合概括抗日战争的相关信息。(4分)(1)谁:光绪帝。(1分)运动:戊戌变法。(1分。或:百日维新)结果:失败。(1分)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分)(2)历史事件:辛亥革命。(1分)举例:我(法学家吴经熊)的辫子被同学剪了。(1分)依据: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1分。或:剪辫令)态度:不理解,吓得号啕大哭起来。(1分。表达相应的意思即可)(3)答题思路:抗战力量(中国军民。只答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或国民党军队均片面而不对)、抗战时间(八年)、抗战代价(巨大的

11、牺牲)、抗战结果(取得胜利)、抗战评价(不能超出三幅图任意评价)等。答案要点:中国军民经过八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评分意见:共4分。正确回答4方面就给4分。【2015龙岩】(10分)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和探索中不断走向觉醒、团结和复兴。【民族觉醒】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1)“甲午战败割台”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甲午战败”唤起了哪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4分)【民族团结】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

12、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日通电 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仍需要全国同胞,每一个热血的炎黄子孙,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1937年7月15日国共合作宣言(2)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国共合作宣言发出什么共同呼吁?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4分)【民族复兴】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 (2015年5月4日)(3)就“中华民族复兴”,习近平的谈话要点表达了何种意愿?(2 分)(1)马关条约(2分);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戊戌维新)(2分,回答“百日维新”不得分);(2)全民族团结抗战(2分);抗日战争胜利(2分);(3)围绕“两岸携手,共同努力”等有关内容作答。(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