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98230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模块三 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共47张幻灯片课件 新人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纲扫描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情播报 1.“一五”计划的内容和特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认识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误之处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措施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4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入

2、一个新阶段,高频考点串讲,一、过渡时期(19491956)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建国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实施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点工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3、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 (2)内容: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这次大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

4、并未能坚持。,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大跃进”运动: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4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 5三年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6八字方针 (1)概况: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从1

5、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19671968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的原因:“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的原因: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3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局面的原因: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轻巧识记】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两个方面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 (2)失误探索:“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 “三面红旗”: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

6、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三个“一” (1)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一场浩劫:“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 (3)一个错误:党的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五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改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一、经济体制改革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拉开序幕。,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7、责任制 (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概况: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 (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理论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升华】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方针的提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

8、的方针。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2)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辟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拓展升华】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高考解密聚焦,热点考向一 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与教训 【考题呈现】 (2010年高考江苏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

9、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图片中可供利用的重要信息有:“1954年”“上海市生产合作社”的字样。通过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可以排除发生在1958年以后的A、C两项;图片提供的是一个股金证,可见是入股的凭证,据此又能排除B项。 【答案】 D,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 本题值得关注的程度性词语是“直接原因”

10、。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导致这一时期“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故选D项。“二五”计划实施时间为19581962年,从图中可看出“二五”计划实施期间“单位GDP能耗”已开始下降,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化分别在指导思想和生产关系方面犯了“左”的错误,与题干不符,故B、C两项也不选。 【答案】 D,【热点领悟】 1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

11、教训: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梦想考场】 1(2010年东营模拟)“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开始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0,2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2、 )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提倡玉米运动 C高指标、浮夸风盛行 D农业合作化进程加快,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漫画内容是对“大跃进”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盛行的讽刺。,热点考向二 坚持互利共赢、扩大对外开放 【考题呈现】 (2010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全会对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十个月的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一切,都为全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准备了良好条件。”这段文字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 关于这次重要会议的正确说法是(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标志着党

13、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A B C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可以直接排除;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是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据此排除。 【答案】 A,(2010年高考安徽卷)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右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 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B C D,【解析】 邓小平赠送飞乐音响公司股票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它突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因此B项符合;图片信息中

14、未体现“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当时的中国是“有股无市”,因此排除;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因此不符合。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热点领悟】 1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为副主题。,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一个目标: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5、3)两个领域:对内改革(经济、政治体制)和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战略),(4)五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梦想考场】 3(2010年江苏苏南四市联考)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进行社会主义三

16、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选D。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史学家强调发展工业与重视农业并举,这涉及资源的配置方式问题。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利于实现农工并举,协同发展。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本质是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扩大公有制的规模,只是主观上促进工业的发展,A、B两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促进农业发展,C项错误。,4(2010年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