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48404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文科班历史期中考试试卷2015.4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的王朝,导致其短命的因素包括 设立皇帝制度 实行严刑峻法 大肆兴建土木工程 实行文化专制制度A. B. C. D. 2.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刘邦废除异姓诸侯B宗法制、分封制汉文帝实行“无为

2、而治”C汉景帝平息“七国之乱”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3.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郑国渠 都江堰 白渠 灵渠A B C D4.北魏孝文帝迁都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 疆域的扩大 C. 民族的融合 D. 全国的统一5.“这是按照人口分配的土地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原有的土地”材料描述的是A井田制 B.屯田制 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在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3、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7. 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以秦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颁行全国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加强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B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影响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8.礼记载 “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这表明古代礼乐制度旨在 A规范民众生活B缓和君臣矛盾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强化血缘关系9.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愿意的是A.

4、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 B.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的作用C.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11. 宋太祖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基于这一认识,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国策是A

5、重武轻文 B冗官冗费 C守内虚外 D不抑兼并1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13.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D清朝武力收复台湾14.下列属于汉代重要科技成就的是九章算术 农政全书 伤寒杂病论 造纸术的改进 犁壁的发明A B C D15、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农田水利法 B均输法 C 募役法 D市易法16. 清初的儒

6、学家提倡实证研究,力图引古筹今。如顾炎武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考据,提出了地方分权、学校清议等一系列政治改革主张。下列对此阐述准确的是A实践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B解决了君权相权的矛盾 C 吸收了西学东渐的成果 D发展了儒学的仁政学说17.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是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18. 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

7、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 四大发明传播海外 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 白银成为流通货币A B C D19.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C削弱了相权 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20. “贞观之治”出现政治清明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唐太宗善于纳谏用人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D.皇权专制有所削弱21. 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界限分明,规划整齐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 邸

8、店广布市内,兼营旅店、货栈A. B. C. D.22.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七雄割据,王命不行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王权衰弱,诸侯强大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23.“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下列举措体现商鞅这一思想的是奖励耕织建立县制轻罪重刑按军功授爵A B C D24.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供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D大运河的开通25.从下图的城市布

9、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它反映出城市的A政治功能强化 B经济功能增强 C建设规模扩大 D帝都建制成熟26.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宋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小贩挑着烧饼担子沿街叫卖 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窦娥冤 市民聚集听说书 字画铺当街而设A. B. C. D.27.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7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厢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

10、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A B C D28. 康熙帝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这表明他认为国家的头等大事A扫除地方割据势力 B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D和平解决东北边疆问题29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30.右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31.自秦建制以来,

11、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西汉设置“中朝”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32.唐朝时刘宴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33.“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十七世纪的大约前半个世纪里,即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A重农政策 B抑商政策 C八股取士 D闭关政策34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工商业发展促进市镇的繁荣35.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