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4410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高考语文 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枣庄十六中高考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目录一1、“和而不同”,如何可能2、史记 儒林列传3、送人之军二1、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2、智囊 冯梦龙3、金陵驿 宋文天祥三1、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管幼安画赞(并引) 宋苏辙3、蝶恋花 (清)宋琬四1、谈英雄崇拜 朱光潜2、明史 冯恩3、渔家傲 福建道中 陈与义五1、 基因污染2、 北齐书 介子推3、 客夜 杜甫2015高考阅读小综合系列之二一 1、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士龙2、宁南侯传 【明】侯方域3、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二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2、陈谨斋家传 姚鼐3、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三1、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

2、思想 宗白华2、容春堂记 明 归有光3、夜坐有感 何梦桂四1、 冰桶挑战2、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3、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五1、 中国南北文化2、 晏子春秋3、卜算子 石孝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何所指,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可知“和”是指多样性,“同”是指单一性。“和而不同”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也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是中国古人在反思宇宙、社会、人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这种智慧,其哲学的基础乃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 以阴阳为内涵的

3、宇宙生成论,至迟在周易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如周易一书首乾次坤,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后面六十二卦则阴阳杂陈。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即乾坤二卦之“和”产生了后面的六十二卦。春秋时期比较盛行的天地生物的思想可能即源于此,后来的易传则正是沿着这个思路阐发周易的。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里的天地指乾坤,也即阴阳。这是把宇宙的本源归结为阴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其生成都有赖于阴阳这个基础。又如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是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阳与阴,二者结合形成万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这种生成论的核心理念是“独阴不

4、生,孤阳不成”,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而此种本源意义上的多元性,正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也恰是“和而不同”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哲学家试图在阴阳之上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如道、太极等。但这个究极的本源基本上都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即自然性和内在多元性。最著名的如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人们往往等同于“道”,考虑到老子视“道”为“先天地生”,则这个“一”乃是要强调在天地之先还有一个内含天地(阴阳)的混沌的“一”。这个混沌的“一”又生出“二”,即阴阳,阴阳结合形成新的有别于混沌之“一”的新“一”即“

5、三”,并由此生出万物,所以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冲气”就是阴阳中和之气。可见,在老子这里,虽然逻辑上追求一个更根本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具有内在的多元性,我们可以谓之“一本多元”。虽然“一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多元”。 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而不同”的“和”指的就是这种多元性。以此类推宇宙存在,则举凡自然、社会、人生,乃至于人类文明存在的多元格局,都将因为它的形式的多样性而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或者也可以说,多样性恰恰是宇宙存在合理性的根据,宇宙的发展正是仰赖于多样性的和谐共存;宇宙要发展,也必须以多样性的和谐共存为基础。(节选自杨庆中“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6、?,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和而不同”的“和”指多个相异者会聚而得其均衡,即多样性;“同”指相等或毫无区别,即单一性。这是张岱年的看法。B“和而不同”是一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它指的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换句话说,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C“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并且这种宇宙生成论在周易成书的时代甚至之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了。D“和而不同”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性,且这种多元性也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先分

7、别阐释“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和而不同”的内涵,进而点明这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的哲学基础。B段紧承段,先揭示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的成熟年代,再以周易、易传为例说明这种宇宙生成论的发展、理念及其与“和而不同”大关系。C段先指出中国古代有哲学家试图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进而指出这些本源的共同特点,再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这个究极的本源于阴阳完全一致。D段先总说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也即“和而不同”的“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站在宇宙存在和发展的高度具体揭示其重要意义,自然收束全书。3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A周易一书通过卦象的排列方式表达出一

8、个鲜明的观点:阴阳杂陈的六十二卦由乾、坤二卦之“和”产生的。B彖传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相结合形成万物,属于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C老子所说的“二”即阴阳,两者结合形成新“一”即“三”,并由“三”生出万物,因而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D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意义非凡,它的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宇宙存在的多元格局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日: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

9、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谴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生:或隐而不一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嫠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暖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成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互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

10、,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懦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玢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注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

11、陵迟:衰颓。刑名:刑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是修起礼乐 修起:整理 B.小者友教士大夫 友:结交 C及至秦之季世 季世:末世,末年 D夫齐鲁之间于文学 文学:文学作品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世以混浊莫能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学者独不废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有进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西汉王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虽然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但是儒生们也能够被选为

12、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B.司马迁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总是禁不住发出慨 叹,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对几百年儒学兴衰的回顾。C.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排斥,最终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不过此前齐鲁一带,孟子、苟予等人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D.到高祖皇帝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当时鲁国中的儒生们f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体理了古代圣人的风范和鲁地的社会风尚【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有误。【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

13、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6分) 译文: (2)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4分) 译文:(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

14、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注释】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

15、秋意。无不言愁。8、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9、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1B【解析】A“这是张岱年先生的看法”不正确。“即多样性”、“即单一性”是作者对张岱年解释的引申。C“已经非常成熟”不正确,原文是“比较成熟”。D“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