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4399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二中 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本卷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材料说明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答案】C

2、【解析】考查罗马法。罗马法第一条对法院传唤公民到法庭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反映了罗马法是一部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A、B、D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应选C。2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说明作者对古希腊民主政治持批评态度,实质上作者是在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危害国家的稳定和统治,所以应选B,

3、A C D三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也与题意主旨不符。3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答案】C【解析】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说明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这具有人文主义色彩;AB不对,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D不对,与材料意思刚好相反。4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

4、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答案】C【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可能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C符合题意。A、D不会威胁到雅典的民主政治;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为了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故排除B。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

5、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辩护人的言辞打动了陪审团,陪审团成员经过投票,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其无罪,这体现了民主原则,故A项正确。6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考查商鞅变法。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即废除奴隶社会

6、的土地所有制,确立新的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故应选A。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A连坐法统治人民 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答案】B【解析】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商业的限制,故应选B。8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答案】C【解析】考查均田制的内容及影响。分析选项,A项是奴隶社会井田制下的奴隶劳动方式;B项是土地兼并下田

7、庄的生产模式;D项是屯田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在均田制下,政府把土地按户或人口分给农民使用,因此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故应选C。9“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答案】D【解析】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下诏迁都洛阳,民众死后葬于河南,不再迁回故地,都成为了河南洛阳人,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这些信息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故应选D。10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

8、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答案】D【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免疫法和方田均税法都是王安石变法中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符合题目中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所以应选D。11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答案】D【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应该是市易法。所以选D。12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9、。”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这与题干“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吻合。所以选A。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的提法与题干“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不吻合。排除B。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与题干“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的信息不吻合,排除C。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了南特赦令,宣布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

10、教的自由,但仍然把天主教作为法国国教,可见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故应选A。1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答案】D【解析】考查宗教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权高于王权;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

11、指皇帝)的归恺撒”这说明世俗权力和教权各自负责自己的领域,因此这种改变反映出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故应选D。14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答案】B【解析】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说明阿里改革没

12、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此虽有较大成效,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应选B.1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与事实明显相悖的是 A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考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内忧外患,局势动荡。默罕默德阿里迅速崛起,掌握了政权。为了实现国富强兵,他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统治,也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

13、发展,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故应选B。16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BC D【答案】B【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1812年的战争是反对拿破仑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俄国获得胜利;1855年

14、是英法俄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由于落后的农奴制而失败,由此催生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十二月党人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出现的,因此表述错误,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故应选B。17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C【解析】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分析题干,列宁强调的是1861年改革是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的重要一步。根据所学史实,这次改革后在政治领域仍然实行的是沙皇专制制度,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才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所以B和D不符合史实,排除。列宁这句话的意思不仅阐述了这次改革对俄国经济方面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对政治上的影响,所以A项表述不全面。故应选C。18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