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3961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 微题型18题型专练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2014深圳模拟)下列除去杂质(试样中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时,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ABCD试样Na2CO3(NaHCO3)FeCl2(FeCl3)Fe(Al)CO2(SO2)除杂试剂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NaOH溶液饱和NaHSO3溶液解析A项中Na2CO3与NaHCO3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均产生沉淀,故A项错误;B项二者都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故B错误;C项中Fe不与NaOH反应,杂质Al与NaOH反应,符合除杂原则,故C项正确;D项二者均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故D项错。答案C2(2014潮州模拟,12

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提纯方法ABaSO4BaCO3水溶解、过滤、洗涤BCO2SO2饱和Na2CO3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稀NaOH溶液混合振荡、静置分液D蛋白质葡萄糖浓(NH4)2SO4溶液盐析、过滤、洗涤解析BaSO4和BaCO3都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杂质,A选项错误;CO2会和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B选项错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C选项错误;蛋白质在浓(NH4)2SO4溶液中发生盐析,经过过滤除去葡萄糖,再将析出的蛋白质洗涤,重新溶于水,D选项正确。答案D3(2014江门调研,10)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

3、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 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被提纯的物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溴化钠溶液(NaI)氯水、CCl4萃取、分液B氯化铵溶液(FeCl3)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二氧化碳(CO)氧化铜粉末通过灼热的CuO粉末D苯(苯酚)浓溴水过滤解析A项中氯水具有氧化性,不仅与杂质NaI反应,也与NaBr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项错误;B项中NH4Cl与NaOH反应生成NH3H2O,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项错误;D项中苯与苯酚均为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不应用浓溴水除杂,故D项错误。答案C4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加热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

4、、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制取气体abcdANO稀硝酸铜片H2O浓硫酸BO2双氧水MnO2H2O浓硫酸CNH3浓氨水碱石灰浓硫酸H2ODSO2浓盐酸Na2SO3粉末NaHSO3溶液浓硫酸解析A、B、D项中试剂选择正确,而C项中,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C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发生装置相同,干燥和集气装置有两套,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发生装置中的药品干燥和集气装置A过氧化钠和水图2B大理石和稀盐酸图1C铜和稀硝酸图2D氯化铵和消石灰图1解析A项,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O2,可用向上排空气

5、法收集,正确;B项,产生的CO2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项,生成的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氯化铵和消石灰在不加热的条件下不能反应生成NH3。答案A6(2014肇庆统考,12)下列实验室除杂(括号内为少量杂质)的方案正确的是(双 选)()提纯物质除杂试剂提纯方法A苯(苯酚)碳酸钠溶液过滤BFe(Al)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CO2(NO2)水洗气D乙酸乙酯(乙醇)水水洗、分液解析A项中,提纯方法应为分液而非过滤,A错;B项中,Fe不与NaOH溶液反应,Al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而溶解,故把含有少量铝粉的铁粉加入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过滤可以除去其中的铝粉,B正确,C项中,C

6、O2和NO2都能与水反应,且NO2与水反应生成NO气体又引入新杂质,C错。答案BD二、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的评价7(2014广州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AgI沉淀中滴入稀的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C铝箔插入稀硝酸中无现象铝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解析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A项现象描述错误;AgI的溶解

7、度远小于AgCl的溶解度,AgI沉淀中滴入稀的KCl溶液,沉淀不会变成白色,B项现象描述及结论均错误;Al在稀硝酸中不发生钝化,C项错误。答案D8(2014安徽理综,9)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仪器试剂A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B鉴别葡萄糖和蔗糖试管、烧杯、酒精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C实验室制取H2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锌粒、稀HNO3D测定NaOH溶液浓度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溶液、0.100 0 molL1盐酸解析A项,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应采用蒸馏法,由于Br2易溶

8、于CCl4,难溶于水,故不能用水萃取CCl4中的Br2,不合理;B项,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产生银镜,而蔗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不产生银镜,合理;C项,锌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H2,不合理;D项,试剂中缺少指示剂酚酞,不合理。答案B 9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结论能组成ZnCu原电池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白色沉淀为BaSO3说明反应2NO2N2O4(无色)H0解析选项B能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C项中产生的沉淀为BaSO4,NO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SO2;D项中N2O4为无色,在冷水中颜色变浅,说明N2O4的浓度增大,2NO2N2O4的反

9、应是放热反应,即H0。答案A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目的操作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A.B CD解析中CHO干扰碳碳双键的检验,错误;除去苯中的苯酚应用NaOH溶液,错误;SO2能使酸性

10、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错误。答案C11(2014韶关摸底考试,2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B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HB酸性比HA强C在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的原电池装置中镁表面有气泡金属活动性:AlMgD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 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Y中不含有醛基解析A项,SO离子干扰;B项,酸越弱,浓

11、度越大,放出H2的速率越快;C项,Mg的活动性大于铝,不能根据该原电池判断;D项,配制Cu(OH)2悬浊液,应使碱过量。答案B12(2014肇庆一摸,2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双选)()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一定含有COB.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C.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成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成为CuI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解

12、析A中还可以存在HCO错误,D中还可以存在SO(被氧化为SO)、Ag,错误。答案BC对点回扣1物质分离和提纯时,一般遵循“四原则”和“三必须”:“四原则”:一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二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和分离的物质;三易分,使被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易分离;四复原,被提纯物质要易被复原。“三必须”: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应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2“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固固3“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固液4“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液液5“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气气6必记的20个特征实验现象(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13、: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生成。(2)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6)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7)新制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8)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9)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氯气:试纸变蓝。(10)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11)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12)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13)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1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1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白烟产生。(17)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18)铜片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19)向含Fe2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终转变成红褐色沉淀。(20)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