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487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9单元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4南昌高三期中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 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C.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D. 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解析:本题以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为线索,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A项说法正确;B项“土地全民所有制”说法错误,应

2、是农民土地所有制;C项“开始”说法错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即已开始;D项“归农民”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国有、集体所有,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答案:A2. 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此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A. 农业合作社B. 人民公社C. 家庭承包责任制 D. 土地改革解析:把握材料时间“1957年”,这时候三大改造刚刚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故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排除B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

3、1978年以后,故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19501952年,故排除D项。答案:A3. 2014江苏徐州一模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出现图中数据最有可能是因为()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左”倾错误的影响 D. 改革开放的成果解析:“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但不是以炼钢为主,故A项排除;三大改造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题干图示信息,故B项排除;图表中的第三年指标是“1070万吨”,第四年就增长到“3000万吨”,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体现了“大跃进”高指标的“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纠正了经济建设中

4、的“左”倾错误,故D项排除。答案:C4. 2014吉林长春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 “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信息的提炼归纳能力。三幅图中“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体现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此时已经完成了“一五”计划,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反映了A项,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只是“一五”计划的部分内容,不能说明D项。C项应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能够完整反映三幅图片信息的应为B项。答案:B

5、5. 2015益阳模拟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材料反映出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B.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C. 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 中共重视“三农问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对城市化的干预,故选B。答案:B6. 2014吉林期末一般认为,通过“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这说明()A.

6、我国将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进现代化B. 我国建立起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C.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D. 我国已经形成一整套的经济管理制度解析:“1953年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国家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通过公私合营形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A项正确;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只是“我国建立了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还未形成一整套的经济管理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

7、,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 2014贵阳联考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A. B. C. D. 解析: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工业成就没关系,排除。答案:A8. 2014湖北荆州一模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A. 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B. 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

8、全面总结C. 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D. 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解析:A项明显与时间限定“1956年”不相符合,故排除;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既实行计划经济,又强调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利于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是对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有益探索,故D项正确,符合题意;陈云的观点是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总体构想,并不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故B项不正确;陈云的观点不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故C项不正确。答案:D9. 2014河北邯郸调研从1964年开始,我国大批原先位于东部大城市的工厂与

9、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人口急剧膨胀C. 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解析:题干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工厂从东部迁往中西部地区,说明的是工业布局的调整,故D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并不是20世纪60年代工厂迁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D10. 2015山西大同模拟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

10、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A. 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B. 减轻农民负担C.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D. 改革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中共中央肯定了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下的家庭副业,这是对以往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纠正,C项正确。A项不正确,当时中国不可能打破“大锅饭”;仅靠家庭副业并不能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1962年不可能改革经济体制。答案:C11. 2015绍兴一中检测“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

11、)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 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C.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中国是计划经济模式,强调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故选C。答案:C12. 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 新中国的建立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解析:据“改革、整顿

12、”的信息可判断C项正确。答案:C13. (26分)2014石家庄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时间百分比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

13、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8分)(2)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变化”可从材料的图表中分析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第(2

14、)问,首先应该分时期来作答。“19581962”变化可以结合资金流动情况概括为增加;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实践推动。“19631965”变化可以根据工业和农业情况直接概括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应该结合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经济调整方针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第(3)问,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及消极影响来回答。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19581962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

15、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631965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3)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只答三点即可)14. (26分)2014四川绵阳高三二模人口政策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政策。2013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对我国人口政策作了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