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412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A农业、重工业B轻工业、重工业C一化、三改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答案】C题干中的“一只鸟”应指“一化”(工业化),这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侧重于生产力方面;“一双翅膀”指三大改造,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因此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就像“一只鸟”和它的“一双翅膀”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2、故选C项。2(2015中山期末)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B三年自然灾害C三大改造中存在着的“左”倾冒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西方的经济封锁与材料中提及的农民杀牲畜、生产经济性低等现象没有关联,故A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时间为1959年到1961年,晚于材料中1954年的时间,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从1953年开始,其实质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些“左”倾冒进行为容易引发抵制

3、情绪,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D项。3(2015湛江调研)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答案】C“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题干时间“1958年7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思想,故A、B项错误,C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故排除D项。4(2015江门调

4、研)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医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没有私有财产;同时他提出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就曾受到其影响,下列哪项措施体现了上述内容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文化大革命”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材料康有为对大同世界设想是建立公有制,而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主要涉及生产资料的形式调整,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属于“左”倾错误的恶性膨胀,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给社会带来浩劫,与大同世界的理想不同,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主要涉及生产领域,尤其是工业上以钢为纲进行跃进,导致浮夸风盛行,与

5、材料中大同世界不同,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强调公有化程度,形成“大锅饭”、平均主义等现象,与材料中的财产共有、妇女解放等内容相吻合,故选D项。5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多少”,党委书记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答案】D题干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农

6、业上对粮食产量的过高估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为发展生产而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故选D项。6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从材料信息“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可知,这场运动是农业合作化运动。7(2015广州调研)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 000万吨降到1 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经济

7、困难B巩固“大跃进”成果C加强环境保护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答案】A“大跃进”强调以钢为纲,全面跃进,而材料中钢指标一降再降,故B项错误;这种做法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困难,与环境保护问题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故选A项。8“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答案】C题中民谣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8、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发生在“大跃进”运动时期。9(2015衡阳五校联考)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B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D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答案】C“大计划”可知陈云不反对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小自由”可知陈云不反对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可知,陈云主张在计

9、划经济框架下,增加自由,也即发挥市场的作用,故C项正确,D项错误。10(2014祁阳模拟)下图是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C调整国民经济成效显著D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答案】C从表格中能看出19631965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结合史实可知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难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破坏,中国在此阶段正处于积极调整国民经济时期。所以选C项。A、B、D项与题干时间特征不符,故均排除。11(2014临沂期末)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

10、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该诗反映了()A“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B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就突出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热切期待D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答案】D诗中的“高炉余火映红霞”所指的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的情形;“农舍停炊社即家”所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这两场运动的深刻忧虑,故选D项。12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经济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答案】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不是停滞,A项错误;初期中共八

11、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都是正确的,所以初期是好的;曲折主要指的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属于十年建设的中期;后期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所以后期又出现了较好的局面。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

12、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 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

13、”主要是指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10分)(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10分)【答案】(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实践:实施“一五”计划。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举出两例即可)(2)含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

14、就分布示意图图二1958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铁制用具送去炼钢图三1958年居民将家中【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有何历史意义?(6分)(2)图二与图三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幅是虚假的?哪一幅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什么重大失误?(6分)(3)三幅图对我们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8分)(1)“一五”计划时期。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图二是虚假的,图三是真实的。失误: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3)启示: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地按比例进行,急于求成只能欲速则不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