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91113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完成: 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作用: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1952,2“一五”计划建设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重工业无从发展。 (2)任务:优先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 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 奠定了初步基

2、础。,农业国,重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业化,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内容 农业:农民参加 。 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 的和平赎买政策。 (3)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 (4)意义:标志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主要探索 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

3、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 (2)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 。,工业国,农业国,经济文化,工业国,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提出:1958年中共 会议。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地建设社会主义。 影响:全国掀起“ ”的高潮。,八大二次,多快好省,大跃进,(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 、大办 。 “人民公社化”运动:财产统一核算、分配,大办 ,吃饭不要钱。 危害: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导致我国19591961年的严重 。,工业,农业,公共食堂,经济困难,3政策调整 (1)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 、巩固

4、、充实、 提高”的方针。 (2)结果 从1962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 任务基本完成。,调整,调整,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 ”,动乱由思 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 。,文化大革命,经济领域,闹革命,2表现 (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工人、干部停产“ ”。,3调整 (1)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2) 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周恩来,邓小平,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熟的经验,当时只有借鉴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下的经营方式。 (2)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

5、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 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 增强国防力量,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政权。 总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实现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国初期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 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 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向

6、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被誉为“一体两翼”。,学会分析 材料1表明受“冷战”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新中国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材料2是中共中央在1952年年底所作的重要指示,毛泽东的讲话和中央的指示明确指出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总之,编制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重大步骤,是共和国历史上辉煌的篇章。,学会分析 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建国初对我国社会矛盾的认识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同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材料1表

7、明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材料2表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已经开始偏离八大的正确决策,认为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这一观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也是以后我国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错误的原因之一。,考题范例 例1 (2010江苏高考)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解析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意在考

8、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判断的能力。由“上海市装訂生産合作社”和“1954年12月”“股金證”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正确;“工业大跃进时期”与“1954年12月”不符,A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错误;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建立的,C错误。,答案 D,命题角度 1获取信息要注意抓住关键词,例1最关键的信息是 “1954年”“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股金证”,再链接三大改造,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 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优先

9、发展重工业,兼顾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商业。它的实施,既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命题预测 1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把握19521956年我国的阶段发展特征,再通过数据比较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0、。粮食与棉花属于农产品,钢、煤和原油属于工业产品,从数据上看,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率明显大于农产品。因此, A选项是错误的,B、C、D三项结论与表格信息相符。,答案:A,2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请回答: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和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从图一、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工业国民收入的变化特点及成因。第(1)问根据设问观察表格,判断说明

11、趋势,迁移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各自的形成原因;第(2)问观察图二中柱状图对比得出变化,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原因;第(3)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角度说明经验教训。,答案:(1)1958年1960年呈上升趋势。 原因:“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大跃进”运动直接推动工业国民收入的增长。 19601961年呈下降趋势。 原因:“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党中央开始执行八字方针,对工业实行调整。,(2)19761987年间迅速增长。 原因: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启示:经济政策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或生产关系的调

12、整、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考题范例 例2 (2010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 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

13、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2: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解析 本题以我国60年代的“三线建设”为主题材料,考查建国后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原因、成就。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

14、要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美国的遏制、苏联的压力)、国内(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国防建设)形势回答即可;第(2)问从工业布局的改变,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开发等方面回答。,答案 (1)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 (2)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史观解读 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理解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 变,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

15、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探索性、复杂性、长期 性、曲折性的特点。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后)。特别关注经济建设的内容:学会归纳每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关注一些重要年份,如1956、1958、1978、1992等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年份。这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命题预测 32008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连续发生严重亏损,国内钢铁 企业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中国钢铁工业起步于 ( ) 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即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钢铁工业开始起步。故B、C、D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答案:A,4(2011镇江模拟)200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