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0898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上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15分)1下列词

2、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寥(lio) 雾霾(mi) 瞋(chng)目 潜(qin)移默化B氛(fn)围 吝啬(s) 熹(x)微 束(sh)之高阁C发酵(jio) 徘徊(hui) 滂(png)沱 叱咤(ch)风云D模(m)板 怯(qi)懦 签(qin)署 断壁颓垣(y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透彻 频律 攻坚战 振聋发聩B通谍 竞聘 节骨眼 锋芒毕露C精悍 杂糅 识时务 礼尚往来D坐标 博取 辩证法 大相径庭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冰心的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3、“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 A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 B情趣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 C情调 冷峭阴沉 温和娴雅 举足重要 D情调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重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

4、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5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 阅读下

5、面文字,完成6-8题。(9分)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的价值要求

6、。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在社会世界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

7、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6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C“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是社会世界的核心。D“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

8、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7下列言行属于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 A李先生发现超市多收了他一元钱,便花十元钱打车回去理论。他说:“我就是要较这个真儿,值!” B朱峰同学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发表感言说:“感谢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服务师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C漂亮姐姐一心想嫁个白马王子,她说:“我就是想找个配得上我的人。” D魏越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边远山区支教多年。他说:“在这里我才实现了真正的价值。”8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价值”与“意义”分别是区分“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关键

9、词。 B“人文世界”是人在“社会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 C人类介入“自然世界”,构建“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是人类改造自然,实现社会价值,完善人生意义的过程。 D“人文世界”体现出人类对人生价值的体验与反思,因此人文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都应占有重要地位。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

10、:“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 鸢 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

11、 鸢 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9、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墨子

12、闻而悼之 悼,哀悼B、 于是乃偃兵 偃,停止C、 如审有机关 审,确实D、 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飞之三日而不集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于凉州造浮图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1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A B。C D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

13、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四(22分)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3分)(2)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

14、则遂飞不集。(3分)(3) 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2分)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15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_”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