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0896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通用)2015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广东乡土地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 乡土地理一、广东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广东简称粤,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位于东经1094511720和北纬20092531之间。北依南岭,南濒南海,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临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北回归线从其中部横穿,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管辖东沙群岛。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2自然特征(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寒潮、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2)地形:广东省北部为南岭的一部分,山前分布着高丘陵,其间夹有一些盆地和南北向的谷地,这些谷地成为从北部出入广东省的自然通道。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面积最大的平原为珠江三角洲。(3)水文:广东省共有大小河流1

2、 343条,总长2.5万多千米。它们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等。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约为510月,航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其支流上游红水河水能丰富。(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5)土壤:多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质黏重,需加熟石灰、种植绿肥、掺沙子等措施进行改良;珠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6)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比较匮乏。二、广东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

3、和民族:广东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2010年常住人口104 303 132万人,居全国第1位(广东省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城市化水平高,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深圳为移民城市。广东省是我国56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2 063 406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98%。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侨乡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3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等特色鲜明。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接近消费市场,地区接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5交通:广东自古就是我国的南大

4、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铁路,海陆空交通便利。6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色。广东的特色农业基塘农业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南海等市,是利用当地优越的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创造的一种良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其原理是利用陆基和水面,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几个生态链条,使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输,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生态系统。它既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又保持了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是合理利用水土等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1)土地利用过程:低洼处挖成池塘池泥砌成塘基成

5、为耕地池塘养鱼集约农业。(2)生态循环的过程:桑、蚕、鱼三者结合,可节省饲料及肥料费用。基堤以塘泥为肥料种植作物,作物又可作为饲料,如此塘基互养,形成良性“水陆互养”。有俗谚称: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3)分类:以基塘栽种的作物不同而分: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及果基鱼塘。以市场需求为主,选择当时市场利润较高的作物替换。(4)特色优势:将动植物间及水陆间的物质和能量结合成完整的生态链,使农田得以维持地力,可以不断生产蚕丝、甘蔗、水果、花卉、鱼虾,灵活应对市场,且用于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5)没落原因:工商发展,劳动力转移;市场对鱼的需求扩大,塘面扩大,而塘基作物逐渐废

6、耕。(6)景观变迁:因经济特区的设立,工业、城镇的发展,许多鱼塘已填土作为工厂及住宅,土地利用正在转型中。随着农业发展,基上作物日益多样化,养殖日益科学化,产品更加多样,质量逐步提高,更具有进入港澳和国际市场的能力。7工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8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形成的大三角洲和东江形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呈倒置三角形状,地面起伏较大,多低丘和洼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河流密布,土壤肥沃,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区,是岭南的粮仓、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和花卉基地。经济地理上的

7、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佛山、珠海、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城市及惠州和肇庆的部分地区。 一、选择题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右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丹霞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答案 1C2.C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34题。3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A劳动力素质高 B地价低廉C濒临

8、港澳,靠近东南亚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4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A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B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D扩大市场范围答案 3A4.C第3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国家政策、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等,但是其经济较为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故劳动力素质高不符合实际。第4题,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都是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贫乏的地区。在佛山顺德陈村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一直独树一帜。2010年春节期间,连新疆、西藏、黑龙江等

9、省区都有陈村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不仅增加了陈村花农的经济收入,还美化了人民的生活。据此回答56题。5陈村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是()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靠近港澳,鲜花销售市场广大A B C D6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陈村花卉种植还有一定差距。要使陈村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将鲜花种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积极研究保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上的设备,研制新的保鲜容器及营养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新闻媒介上进行广泛宣传,提高顺德陈村花卉的知名度A B C D答案 5D6.B花卉农业

10、是一种商品农业,要了解商品农业的主要区位选择,自然条件(尤其是光热条件)是基础,市场需求是关键。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批准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又一新区。横琴新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据此回答78题。7居住用地是城市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读“横琴新区土地使用饼状图”,分析横琴新区规划居住用地比例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新区吸引力小,人口稀少,住宅面积比例低B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占比例过大C规划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D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混

11、杂布置8横琴新区CBD(中央商务区)位于十字门附近,关于其区位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毗邻港澳,位于“一国两制”的特殊交汇点B风景优美,地处上风地带C对内对外水陆交通便利D地处东南亚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心答案 7C8.B第8题,横琴新区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由这一发展定位即可确定决定性因素。第9题,中心商务区的布局主要受市场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自然环境不是主导区位因素。二、综合题9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

12、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1)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有利的工业区位条件? (2)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_。(3)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预测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 (4)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特点的变化。试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和人口的变化特点。 (5)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

13、圳迁往了上海。请分析其原因。 (6)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 9(1)主要提供:政策、土地、劳动力、厂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2)加工、组装环节(3)19802002年间: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趋势: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第一位。 (4)城市化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变化特点: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5)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丧失;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

14、厚,大城市依托比深圳密集等。(6)建议: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提高劳动力素质。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外来投资商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及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厂房、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等。第(2)题,由于早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落后,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加工和组装等生产环节。第(3)题,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可知第一、二产业比重将下降

15、,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4)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较容易回答。第(5)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而在腹地大小、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等方面深圳与上海相比处于劣势。第(6)题,为保证珠三角地区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在充分发挥本区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与联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提高劳动力素质。10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如下图所示),发源于云南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东进广东。结合图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在广西发展炼铝工业比在广东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