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0475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 七上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内容标准(试验稿)】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一、选择题1(2015江苏淮安1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划龙舟、挂香囊等习俗,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C周朝 D秦朝【答案】A2(2015四川资阳1)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A甲骨文、隶书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D金文、隶书【答案】A3(2015重庆A卷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

2、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答案】B 4(2015湖北黄冈9)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为广大中国人民所重视。下列节气或节日主要祭拜祖先或祭拜逝去的亲人的是( )A端午 B立春C清明 D立冬【答案】C5(2015贵州黔西南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秦朝【答案】B6(2015广西玉林1)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C西周 D东汉【答案】B7(2015广西桂林1)羊属于

3、十二生肖之一,今年是农历的羊年,“三羊开泰”、“喜气洋洋”是中国老百姓在羊年春节互致问候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属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 )A猫 B狼C狗 D狮【答案】C8(2015黑龙江大庆1)2015年是我国农历乙未年(羊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答案】B9(2015齐齐哈尔2)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答案】B10(2015贵州黔东南州3)“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人 物( )A秦始皇 B屈原C李冰 D张仲景【答案】B二

4、、非选择题11(2015山东德州16)(9分)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文字篇】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2分)【思想篇】材料二 (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汉武帝将“儒术”扩展并延长的重大举措有哪些?(2分)【

5、艺术篇】(3)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请以右图为例,说明它与时代的关系。(2分)【人物篇】材料三(4)从材料三所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其“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为何说杰出人物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3分)【答案】16(9分)(1)商朝。(1分)统一文字为小篆,后又推广隶书。(1分)(2)纳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在长安举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1分)(3)该图反映了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2分)(4)郑成功: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收

6、复宝岛台湾;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邓稼先:先后领导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两弹元勋”。(任写一点即可得2分)因为杰出人物对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复兴、传承民族文化、涵养民族性格、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分,意思相近即可)12(2015重庆B卷26)文明是指人类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请回答:(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字的悠久历史和绵延不绝。迄今为止,外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的?(1分)(2)有学者评价说,现代西方文明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请具体说明

7、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重大意义?(2分)(3)苏联的社会主义文明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21年,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1分)(4)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请结合汉朝的历史,举例说明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答案】26(1)商朝(1分)(2)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分)(3)实施新经济政策,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或者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

8、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分)(4)交流(要点):汉朝的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汉与朝鲜和日本的交流;汉与欧洲的交流;佛教传入中国等。(1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给分。)启示:交流互鉴有利于文明的发展;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和吸收不同文明的成果等。(1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同等给分。)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内容标准】(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内容标准】(1)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一、选择题1(2015江苏连云港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A

9、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答案】B2(2015浙江金华5)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A百家争鸣 民主制度 B科举制度 神曲 C行省制度 “日心说” D郑和下西洋 蒸汽机【答案】A3(2015山东泰安2)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墨子“兼爱”“非攻” B韩非“春秋无义战”C庄子“无为而治” D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答案】B4(2015浙江嘉兴7)“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于(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答案】A5(2015浙江台州17)子贡曰:

10、“仲尼,日月也,无得而愈也。”亚里士 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两位受弟子景仰的东西方思想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孟子、柏拉图 C孟子、苏格拉底 D孔子、柏拉图【答案】D6(2015山东菏泽1)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答案】B7(2015四川宜宾1)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答案】B8(2015重庆A卷3)列表整理知识是历史学

11、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右图所示为小张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C墨子 D韩非子【答案】A 9(2015四川眉山1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答案】C10(2015湖南长沙13)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倡导“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运用这一思想很好的处理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该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C孙子 D韩非子【答案】B 11(2015福建福州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C墨子 D韩非子【答案】A 12(2015广东佛山1)“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此贡献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李冰【答案】B13(2015广西玉林2)古人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体现的主要是( )A政治思想 B教育思想C生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